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驳【中国摇钱古卜讲义】的一些问题

驳朱辰彬关于钱币阴阳定性的若干问题

这是朱辰彬【中国摇钱古卜讲义】中关于钱币阴阳定性的论述,兹录于下,并附水风按:
“古代的排卦规则与阴阳观念差异:排卦虽然是很基础的东西,但由于古人论钱币的正反,从来只言字与背的区别,即有字面与无字面,却没言明哪是阴哪是阳,这倒引发现代人因对阴阳概念各自理解而各自成卦。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的排卦规则,如【易经】与【增删卜易】对于排卦中阴阳的定义如下:
一个背,两个字,称作单,画作▅▅▅▅▅ 为少阳。
两个背,一个字,称作拆,画作▅▅ ▅▅ 为少阴。
三个背,没有字,称作重,画作▅▅▅▅▅ O为老阳,是变爻。
三个字,没有背,称作交,画作▅▅ ▅▅ X为老阴,是变爻。
上述是古代铜钱的排卦法,因为易学先贤们早以固定格式,今人是不敢有什么异议的,所以若是用古铜钱起卦,排法上大家都没有争执,但为何这样排?理解上却是千姿百态了,主要是正反阴阳理解上的差别,有人说应该是字为阳背为阴正确,有人说应该是字为阴背为阳正确,因为现代习惯说正反不习惯说阴阳,而居然也有不少人开始考究起阳面到底代表正面还是反面的问题上来,越扯越乱,,,,,,更有人持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卦卜是意念的产物,自然受人的主观意念支配,我认为哪面是阳面,它就是阳面,一切由人的观念所决定。而这数种观念上的差异影射到现代钱币的排卦上就显出差异来,按各人不同的理解,用现代钱币摇卦,竟可排出数种不同的卦象,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大家各执己见。都言已法最为正确,卦测为证等等。”
    按:
“我认为哪面是阳面,它就是阳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易学的一个核心就是“我之卯酉,非天地之卯酉”,即一切都是以“我”展开的。另外,卦不妄成,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哪一种定性,出来的卦肯定是有意义的,而不会是错卦。当然,大多数时候,易学会提供一个普遍的认识观,即有字的为阳,图案为阴。你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都没关系,因为易学允许人们从另外角度去认识事物的意义。
【增删】是以字为面、纹为背,加入面为阴、背为阳的条件来确定铜钱阴阳的。其中又穿插了一些阴阳理念来具体定义,如一背为单阳,单为少阳(杂二阴);二背为双阳,双为少阴(杂一阴);三背为纯阳,为老阳;三字面为纯阴,为老阴。可以看到,野鹤的方法韵意非常丰富,逻辑性也很强。先以向背定阴阳,次以阴阳定四象,最后以四象三索得八卦。非常贴近易学的生发模式。
但水风觉得,野鹤以向背定铜钱的阴阳并不是十分恰当。简单的看,我们总是会将铜钱的字面朝里(即面向我们的视线),这样纹面就朝外,如此向背、里外都是指向统一的阴阳(面阴被阳)。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向背的原意是指日之朝向而言。这里太阳即是太极,太阳所照的一定是阳面,照不到的一定是阴面。当我们去看铜钱上的文字时(几乎所有的看铜钱的原因总是先看字面),你不可能背光,因为背光会看不清文字。所以你会将有文字的一面朝向太阳,这样就看得清。由此而论,野鹤的背纹为阳、字面为阴的定义并不完全地符合自然,反而是字面为阳、背纹为阴更符合铜钱的人文意义。
所以水风认为这种方法的最佳定义是:
一字二花——少阳(单字为阳);
二字一花——少阴(双字为阴);
三字——老阳;
三花——老阴。
钱币的两面定性,会产生互为相错的两个卦,这两个卦(包括少阴少阳等定性不同所产生的卦集合群)具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对称性、镜像性和拓扑效应,即两者在内禀性质上具有不变性,所以无论出现的是哪一卦,都代表事物相同的性质、意义。

“曾有个称为名家的易学人物拿着乾隆铜钱跟我论起卦,说:‘钱币起卦,用乾隆铜钱是最灵的了,古书上写的钱币就是指乾隆铜钱,有汉字那面是字,没字有花纹的那面就是背,有字那面当然是正面了,背的意思就是反,你看反叛和背叛不是同一个意思吗?所以说字是代表正面,背是代表反面’,然而他却不知道,他手里拿的这个铜板,其实两面都是字,他认为的‘花纹’,其实是满文”。
按:
朱辰彬的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问题恰恰在于对方不认识满文,而认为是图案,这就足够了。无知者无畏,又何必去牵强将满文为主呢!就算你知识丰富一点,认识满文,但你不是满族人的话,也不会在主观上将之取代汉字。如果硬要将满文作阳面,反而与易学的自然理念相背离了。另外,清朝的钱币,不一定要追溯到清朝的时代背景,易学向来是讲统一观的,不存在一个朝代一门易学。

“摇钱法并非始于清代,之前没乾隆铜钱,古人又是怎样起卦的呢?明代的铜钱倒是一面有字一面无字。‘背’的意思在古代,难道真一定是‘反面’的意思吗?难道就没有别的解释?例如代表‘另一面’的意思?单就易理而论,如字代表的是正面,三个字则全部都是阳面,一个阴面都没有,怎么【易经】显示的却是‘老阴’呢?,而且更奇怪的是还会变成‘少阳’,全部阳的东西可以变成‘少阳’?难道是返老还童?显然是不合易理逻辑的解释。有个学者,言之凿凿对我说,我认为字肯定代表阴面,哦!立刻洗耳恭听!然后解释:‘你瞧,一个字两个背是少阴,就是说一个阴面两个阳面,阴面占少数,所以叫少阴,少就是多少的少,很好理解的么’,呵呵,听了差点晕倒!‘少’字真的是代表多少的意思吗?毕竟古今观念有很大的区别,是不能以现代人的理念去解释古人的观点。现代人的观点是上北下南,字从左看、零时为一天之始;而古人的理念却是上南下北,字从右看、子时(23时)是一天之始。你既然要沿袭古人的起卦方式与理论,却用现代人的理念观点去理解它解释它,这样合理吗?或许有人要说,按大家认同的方式不就行了吗?你看连钱币鉴定家都说古钱有字是正面,没字的是反面,何必较真呢。没错,但他们毕竟不是研易与考古之人,对于易的学问,多数人认同的习俗,它就是正确的吗?”
    按:
阴阳定性只是对事物一个维度上的定义,而事物本身具有多维、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因此针对事物的阴阳也必然可以是多维度的定义。上述这位以多少来定少太,本质上不存在任何错误。每个人的认识层次不同,对事物的认识肯定是有区别的。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他是无知,无知是局限在一定范围的(脱离易学思想的范围),如果是放在这个易学体系中,那么这位、包括朱辰彬、包括水风散人的认识或许都是幼稚的。

“会易以后,每逢春节,总觉得有些啼笑皆非,在当今社会舆论的每个角落,猴年马年居然都是以大年初一的零时划分,而不是以立春之日来划分,每当大年三十的24点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就会大吼:猪年到了!然后四面八方一片沸腾,各电视台连番报道有多少婴儿抢闸出世成‘猪头’,可喜可贺!!大家都在瞎叫嚷,却不知道真正的猪年要过数天后‘立春’之日才会到来。要是你稍有异议,会立刻引来嘲笑:你是猪啊?都到零点了,还不算猪年? 至于由人的主观意念决定阴阳性质的观点,我也不认可,认为哪面是阳面,它就是阳面,客观世界的万物也是这样的吗?我主观认为你是女人你就是女人?呵呵,倒有点指鹿为马的意味。”
按:
易学有一个特质,就是它允许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混沌性(这也是自然的一个特质)。易学本身是做不到在一定时空里对事件进行精确定义的,相反它舍弃了一定范围内的精确性以求在更大范围内对事件产生普适、全息的一统性意义。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当我们越想看清事物的本质,就越会发现事物的不确定性。在微观结构,量子涨落使我们掌握速度却失去了位置。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理论都不可能一以贯之地对事物开展到底的研究透彻。易学最上端,是纲领性的一统性理论。相对论是中端,是大尺度下的相对性原理。量子力学在下端,是小尺度下的物学理论。当然,将来或许还有更小尺度的下端微观理论(如弦理论等)。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易学作为最上端的纲领性理论,对下面一切尺度的理论都具有统一性作用的,这是易学的价值所在。
再回到“立春”这个话题,农历的规则使立春在初一的前后九天内浮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的变化就是易学允许的混沌(没有这个混沌易学就不存在普适性)。在这个混沌区间,若无特殊的要求,没有必要去确立这个立春点的存在。我们这里的清明节祭祀,有前三日后三日之说,在这个时间段里都属于清明祭祀的时间。而习俗将正月初一作新年之始,使得新年的到来不再浮动而有了一个固定的位置。当然,由于对位置进行了精确定义,所以它在立春点这一面也同时失去了把握。但由于它对立春点没有特殊的要求,固定的位置反而更加重要,所以它的选择就显得非常合理、逻辑。至于一些自以为是的认识,反而是浅薄的。

“其实对钱币阴阳的定义,关键并不在于‘字与背’的正反争论上面,也不受于主观的意念所支配,而关键是观察事物的客观本质,没有客观环境条件,也就没有‘易’的存在空间了。天为阳、地为阴,天上广阔虚无,地上动植物实体满布;天有四时,地受其约制;所以:阳为虚阴为实、阳为简阴为繁、阳为显阴为藏、阳为刚阴带柔、阳为外阴作内、阳为男阴为女,天地相合而滋生万物,男女相合而繁殖后代等等,这都是阴阳的本质。【易经】为何要以乾卦为首、坤卦为次?为什么64卦中只有乾坤两卦享有‘用九、用六’的特殊待遇?可以说‘天与地’是周易阴阳互变形成的总基础,是易经的根本。钱币也不例外,也应遵循这个事物本质规律。所以钱币应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原则来区分。”
按:
易学是一种高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阴阳理念是从研究对象在一维自由度上的对称分类开始。其中有一个统一的自然观来推进这个分类行为,如对世界天与地的分类,天为上、为阳;地为下、为阴,上与下就是一种人文自然观。有时我们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通过另外层面或角度的一维自由度来加深认识,如天为虚、地为实;天为简、地为繁;天为清、地为浊……,你可以一直这样引申下去,从中获得越来越深入的认识。这种一维自由度之间在意义上是横向的关系(形式上可以有纵向引申的),不存在孰重孰轻,完全是按需而定。同理,对于钱币的阴阳定性,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天地与芥子在方法论上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要符合易学的方法论原则,一切都是适用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定的,只有适合的。

“宋明代钱币(一面有字一面无字):字为‘字’面,无字为‘背’面。采用虚实原则区分阴阳。虚的背面(无字面)代表阳面,实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阴面。三个阳面就是‘老阳’,阳尽而变‘少阴’,所以古书三背是‘老阳’;三个阴面就是‘老阴’,阴尽而变‘少阳’,所以古书三字是‘老阴’。
清代钱币(一面汉文一面满文):汉文为‘字’面,满文为‘背’面。采用简繁原则区分阴阳。纹理简单的背面(满文面)代表阳面,纹理繁杂的字面(汉文面)代表阴面。三个阳面就是‘老阳’,阳尽而变‘少阴’,所以古书三背是‘老阳’;三个阴面就是‘老阴’,阴尽而变‘少阳’,所以古书三字是‘老阴’。
因而可推知,无论古今钱币,都应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原则来客观区分阴阳面。明白了这个道理,钱币的阴阳区分就变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国硬币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据什么原则分辨阴阳面呢?图案?数字?自己的主观意念?还是别的?很简单,对所有硬币,你不用管他是什么图形图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号,只要对比两面。哪一面形状相对较复杂的,那一面就是阴面,而相对较简单的那面就是阳面。又如假设手上有三片圆形金属片,两面都是光滑无纹,怎样才能把它转变为起卦的工具?又怎样定性阴阳面呢?答案是将三片金属片随便一面划个记号,则有划记号的那面就成为有形的,有形为实,另一面依然光滑是无形的,无形为虚,虚为阳面,实为阴面,这样就客观地定性了阴阳,可作为起卦工具了。”
按:
“阳尽而变少阴”,所以一字两背为少阴;“阴尽而变少阳”,所以一背两字当少阳。这里面加了个易学周期性模式,即:老阳→少阴→老阴→少阳→老阳,这样一个循环结构。说实话,这样的方法更加逻辑。但是易学在一定结构内不需要很密集的逻辑性,只要出现的概率比较均衡就可以了。而各种阴阳定义得出的不同卦群的集合,是具有某些相同意义的,都应该具有解释研究对象的能力。还是那句话,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强求,一旦强求,你就会不自觉地失去另一面。
                                                   2011.7.2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