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冬至与过年!

冬至和过年的关系民间谚语就有: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网上搜了下,2013年江南冬至雨,年前还在雨不停,年后却一只晴好。2016年冬至雨,然后春节果然天气大好。今年也就是2017年冬至晴好,不冷,到春节初一、初二皆雨,气温也较低,阳历已经2月18了。

说明了古代这些谚语有着较高的可信度,冬至和春节至少在天气上有着较高的反演性、对称性,在现象上呈现出量子的纠缠特点。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5日为一候,也就是说冬至后15天一阳始生,春乃发声。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而冬至相对固定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春节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大致可以抽象出冬至代表着太阳达到北半球最南端,相对应的气候骤冷,开始进入一年之末的“进九”阶段,故冬至相当于数之极,年之终。

春节通过古代各朝的称谓便可知为一年之始,发端之初。一个象徵着终,一个象徵着始,两者在易象上表现出完全的反演对称性。易象是万物内禀性质的变换基础,依靠万物的全息性现象实现。易象上的反演势必造成相关事件表象上的反演性,其中气候的变化就带有这种相似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