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7、系辞传下第一章(共四小段)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伪句】理由:总的来说,这一章几乎都是系辞传上相关文句或意义上的重复,为慎重起见,还是只将其中明显伪句划分出来,前后共有四小段,余者仍被视为先前真句,因为那些字句在秘义上还有可取之处,不大象四段伪句那么背离易理秘义应付凑合。至于是不是过于宽容、也应该属于伪句?那就有待后来明者之慧眼了。
因而重之段,重之即八卦再加上八卦,这是后人不明易者的说法,按照阴阳生万物理念的卦爻推演,其过程是阴阳爻的层层叠加,二层为四象,三层为八卦,六层为六十四卦万物,四层与五层卦是存而不用的。六层卦不是三层八卦再加三层八卦的简单过程。爻的称谓也不是六爻卦所独有,四象八卦也谓之爻,故二言皆有悖于易理。
天地之道段,天地、日月是个多义的概念,天地可比喻乾坤、万物、宇宙、实在的上天下地;日月可比喻实在的日与月、阴阳、刚柔、水火等。天地、日月也是万物之物,故天地之道、日月之道的说法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之下,是不可以随便冒出来的,若是必会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这里正属于无语境乱冒。
爻也者段,爻也者效此、象也者像此,皆无意义废话。
最后一小段,流入世事,与卦爻无关。
此章文句似真似假,假里藏真,真中带假,辨识很是不易。然辨别真假目的在于给后人一个明白,避免轻易上当跟着错误屁*股跑,并非要因此显示什么,故此一定要彻底一清二白不但做不到,而且现阶段也不是那么十分地必要,这倒不是为本人的识见有限开脱。相信随着认识的深入,未来一定会有更为精密的论证。
8、系辞传下第二章(共一大段)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伪句】理由:
其一,此十二段“盖取诸”某卦句,显然是前段“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延续说明,同时也是前言圣人之道四焉者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句义的比附举例,企图以此证明易卦与天地相通、与万物相类,也以此表明天下器物制作都是依据卦象搞出来的。简直是拙劣不堪、幼稚可笑的一堆谰言!
先说通神明类万物。伏羲长期仰观俯察的结果是发现了阴阳,万物皆有此一属性,再分下去万物内部层层还有阴阳属性,直到分无可分,见无可见,那时的阴阳就不再是属性而是不见不闻的实在之物,即后来谓之的道。由此升华出来一种理念即:万物都是阴阳积累的结果,从而发明八卦。八卦即为阴阳层层叠加,叠加累积到三层为八卦,累积到六层即万物。
于是,石破天惊,一种崭新理论横空出世,而八卦则为其表达的具体形式。
万物无一例外都是这个样子,阴阳即神明,因为不见不闻来去无踪,而八卦以卦画代阴阳的本质表达便是与神明之德相通;八卦卦画的叠加比阴阳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出万物的形象表达,即为与万物之情相类。
这才是通神明类万物的真义,而非是取诸于某卦的执泥粗陋。
其次,制器一词的理解错误。制器乃为掌握易卦,制为掌握、驾驭义,器为工具指易卦,易象如同易卦的把柄,抓住了易象这个把柄才能掌握驾驭易卦。而十二个盖取诸则基于制器为制作器物之上,古贤造易皆不离易卦,怎会一下子溜到其外的世事行为去,难道人类器物都是有易后才制作的吗?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洋相,不但《易象》作者作不来,就是不知易的农民伯伯也作不来。
其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句在这里再次被引用,大有上九的这一句爻辞,只用于其卦,在别处无意义,然被易传编改者到处应景凑数,也是《易象》作者作不来的。尤其应知爻辞是周文拟定的,因为其前还未发现九六,无九六即无动变,无动变何来爻辞?自天佑之句也不例外,这表明十二盖取诸句皆是周文以后的产物。那么是周公姬旦整理《易象》时搞出来的么?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是盖取诸各节是一长篇议论,且几乎与秘义无关,而历代的真正秘义尚且整理不完,哪还有余力关注其他?因此,十二个盖取诸某卦只能是编改易传之际为了凑数篡入进来的。
其三,十二个盖取诸其卦皆为六爻卦,而第一小段的盖取诸离显然是伏羲之际,因为其下说“伏羲氏没”,但是伏羲时期只有三爻八卦,六爻卦还未曾出现,怎么取诸离?显然是不知易者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其四,作为易的秘义记录,应该是捷言简录没有废话,而这十二个盖取诸似乎废话不少,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依次被提上来,究竟要传达什么意义?华夏史即是易史么?实在无从得知,即使真的如此,那也不属于什么卦爻秘义。况且这些文字只能出自周文之后,那时对于上古伏羲神农时代已难讲得清楚,既讲不清楚却又洋洋洒洒煞有介事,显然不是真的秘义记录,而是后人的胡编乱造。
9、系辞传下第三至第十二章(合共大小十三段)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伪句】理由:彖者材也为古奥歧义句,彖解卦辞,用不着故作高深;吉凶生悔吝著句,虽然唐突孟浪,但在此处却给出了前因后果,即没有爻动就没有吉凶悔吝,是爻动才有吉凶悔吝的,这一点倒是很符合易理与卦爻秘义。
但,是否以此可以判断作者真的有这样正确认识?不能,因为此外再也没有进一步的论及,只能说明是一种偶然巧合,所以仍然属于胡编乱凑的伪句。
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伪句】理由:此章二子曰与二小段为伪,言世事,言文辞,与卦爻秘义无关。
第七章:【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伪句】理由:此章全部伪句,前小段意义不清且扯进忧患,与易根本无关。后一大段三论九卦,德之基、柄、本、固、修、裕、辨、地、制,显然是人世行为,系为儒家之道德论,与易道之德有本质区别,况易只是阐说万物之道,尚未涉及于成物之德,故必为伪句篡入。
二论、三论同前,亦为后天人世。
第九章: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伪句】理由:后二小段为伪句,所言不真,如初辞拟之卒成之终,意即初爻与后面各爻是个先后关联的连续过程,实际不是,一卦内的各个爻都是独立的运化过程,出现的象基本上不相一致,个别有接近者,也是特殊的个例,不具有普遍性。“观其彖辞则思过半”,也脱离实际,彖解卦辞,只能对于理解一卦的性质特点有帮助,而于爻辞则基本无关,高估了彖的作用。故属于浑说不真,没有实质性意义。
第二小段也类同,易卦有位的差别,但并非那么复杂:一是阴阳正位为宜性质不变,阴阳不正位为不宜性质生变;二是中与非中,中爻为中最有利,因为上下中爻可以互通,互通即疏散旺气,卦爻不变不凶。上下二爻非中为不利,但大多忽略,无明显表现,只在个别卦爻有所反映。总之,不是这段话说的那样纷繁严重,有些言过其实,不准确。
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伪句】理由:天地人三道即三才,三才不同于三极,三极为三个相邻阴阳爻,卦位为一阴二阳或一阳二阴,共三个卦位;三才为三对相邻阴阳爻,卦位为一阳一阴,合共三个阳位三个阴位,故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个卦位。
此言道与物的本质区别,三极即道为先天,三才合起来即物,其道为后天。三才天地人也各自谓道者,因为分开为二爻的四象故。上面那段话非精易古贤不能言。
后面一段话,则顺道而流入邪路去了,与上段深意毫不相干,全系谰言。
第十一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伪句】理由:借后面“危”字之义的肆意浑说。易文化至周初已延续五千年之久,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故易之兴不单单在于殷末。至于周文姬昌之所以能编辑成书当然有取代商王朝的政治动机,然只是周文单方面行为,与商纣没有直接关系。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易理验证的完成,如果没有发现九六和确证易与天地准,那是绝对成就不了这件伟业的!
易之吉凶悔吝等词,是爻动运化的指示限定,与文王商纣世事无关。
第十二章: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伪句】理由:下面四小段所言不真、重复、世事,如爻彖以情言、吉凶以情迁、情伪相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等,概念混乱,语无伦次,显然拼凑唐塞之伪句。
四,其余各传:彖上下、象大小、说卦、序卦、杂卦,五种七篇几乎没有伪句篡入。
    1、易传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已经基本成为易界共识,如此孔子作易传童话便失去了立足根基,底气大减。但也有的深知公然兜售孔作易传行不通,便转而退守孔作彖象二传上,总之不甘于孔儒连着易传那根线一下子完全抹掉。
那么,彖象二传真的是孔作吗?毫无疑义,也同样不是孔作。
2、众所周知,易传十篇是独立存在的文字作品,与周易本经即卦画卦爻辞不相连署,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西汉初期。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究其原因,是历史造成的结果。
前已言,易传是《易象》的编改本,而《易象》结集成书后便被秘藏于鲁,时在周初。那时的《易象》就包括彖上下、象大小四篇,而没有将它们附于卦爻之后。其原因是:一成书时间不同,周易完成于公元前1056年,周文离世之后;《易象》则完成于周初,晚于周易约20至40年左右。二为了政治目的的严厉保护措施,周文以下首领人物首先秘藏周易,使之与世完全隔绝;接着秘藏《易象》,而且异地,不使人知之,即使知其一也不可能知其二,不知都在哪里。总之,不给任何人(其中好像也包括他们自已在内),接触周易这部天书以及解读它的《易象》丝毫机会!
《易象》是周易秘义记录汇编,目的是为将来能解开周易秘密,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别者知道周易及其秘密,至少在周人统治期间,这就造成人类文明史上一场易文化传续特大断裂事件,时间之长断裂之决绝空前绝后!
到了公元前672年有人将周易从周室里拿出来,公元前564年穆姜(鲁成公母)述及易传中元亨利贞四字的解释文字,那时没有易传,肯定是易传的原始材料《易象》中的话,这说明周易和解释周易的《易象》它们分别经历将近400年和500年之后,终于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涯,而此前历史上除了极少极少者(朝中一二保管人)外,所有人不但未见,就是连听都未听过周易、《易象》之类名字。能够复述元亨利贞四字解词,那必是见过《易象》,也见过周易,只有这时才有人知道周易及其卦画和卦爻辞是有文字解释的,那就是《易象》。
话至于此,自然不难明白为什么彖象一开始就没能与周易合为一起的原因了。彖象都是解释卦爻辞的,若合在一起还能保得住周易秘密吗?为保障周易秘密不被别者所窃取,竭尽一切秘藏、隔离、分置异地,都是绝对必须采取的措施。
3、《易象》于公元前540年被发现于鲁,而此前24年(公元前564年)穆姜即引用其文句,表明公开之前几十或近百年便已悄悄在内部流行了,少数人甚至熟烂于心。
为何那时彖象既已存在?(一)彖象解释卦爻辞,是周易秘义的主要内容,没有彖象怎么还能称得上周易秘义?所以那是不可或缺的,别的可以没有而彖象不可以没有。(二)彖象的解释是易的秘义所在,非精易贤人不能为之,因此彖象以及整个《易象》必须是出自他们之手,而精易贤人在周初前后只有周文与其治易班子在世的少数人,除了他们没有别人,也绝对不会再有能够写出彖象之类的人才,所以彖象必然包括于《易象》之内。(三)《韩诗外传》引述谦卦彖言一段文字:“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句话出自周公姬旦之口,与易传一字不差,此亦证明彖与象早在周初已经存在了。以上都是彖象形成于周初之际的确凿证据。
所以,彖象也不是孔子作。
4、彖象不是孔作,更为根本的原因是不懂周易,详见拙作《周易永恒》第十章易传春秋,这是最致命的要害!
5、为何系辞传文言之外的各传都很少有伪句篡入?原因是:
其他五种七篇内容极为专一,语言精炼简捷,结构十分完整逻辑性甚强,所以无缝可钻,既不能也不敢篡入,即使篡入进去也格格不入,很容易露馅。
以小畜卦为例,
卦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大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卦辞言该卦性质特点:小畜卦上巽下乾,中互离兑。亨,亨通,运化畅通无阻。云即阴,密谓阴多阴重,指小畜卦长中少三女齐聚在上。不雨,即不成兑,兑为泽为雨,指上巽下乾是小畜的正常态,密云不雨为小畜中上特点。自我西郊为小畜中下特点,我指小畜,西指互兑,郊指下乾,乾象为郊,兑位西。
彖解卦辞:ls阴居阴位故谓柔得位,四初互应、阴上阳下故谓上下应之,下乾健上巽顺故谓健而巽,阳居二五故谓刚中,巽为志、乾为行故谓志行,所以亨通无碍。三阴兑、离、巽皆依序位在乾天之上,故谓密云不雨尚往也,尚往即上往指下乾上行,遇ls即成互兑一阴少女,再上成互离又一阴中女,再上即上巽又又一阴长女;下乾为施为行,施即乾郊,未行即无乾,因成兑后即乾坏,有乾郊转而又化无变为兑西,故谓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大象解卦辞:小畜卦上巽下乾,故谓风行天上。上巽为风,互离为明,下乾为德,伏坤为文,整体上是光明普照,广传四方,处处文德美好之象,故谓君子以懿文德,君子指小畜卦,懿即美好风气融贯上下内外。
再,乾坤象辞最受青睐,然其本义乃解卦辞元亨利贞。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天下行即乾卦,健键即乾,天、行皆乾象。君子指乾,乾卦各爻一动俱动,自内而外一个又一个传递旺气,直至六爻全部,故谓自强不息。这就是元亨利贞的全部意义。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地下势即坤卦,地、势皆坤象。君子指坤,坤卦各爻一旺俱旺,自内而外一个又一个三爻坤形成出来,坤多德厚,阴静至极则阳生物化,故谓厚德载物。这就是元亨利牝马之贞的全部意义。
小象解爻辞:
小畜初九曰:复自道,何其咎,吉。爻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下乾即道,道指三爻八卦。复者,谓阳气自下再来,如同地雷复卦之复。自道者,下乾三阳本即道,初九时至而旺,其旺气散与二三爻再成下乾,此乾与原乾相同,故曰复自道。
象言复自道其义吉,乾象吉,意即初旺成乾,乾象吉,运化结果也是吉,故谓其义吉。
小畜九三曰:舆脱輹,夫妻反目。爻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坤舆乾亦舆,輹为车箱与车轴之间起固定承压作用的部件,箱为外,輹为内,故乾舆之輹为伏艮,艮止、固定故象輹,輹在下故伏。三旺比ls成互兑,兑伏艮为輹。但四阴欺三,故互兑刚出即毁,转而成下乾舆,此时有乾舆而互兑輹无,故谓舆脱輹。
反目者,与前同,三旺比ls成互兑,因四欺三故离而成上巽,巽为白眼,三再旺又成互兑,兑为巽之倒,一正一倒上下两白眼相对,乾为夫,巽为妻,故谓夫妻反目。象曰不能正室,不正室即不成坎,坎为正为室,坎伏互离之下,不成离即不成伏坎。此谓三旺不是成互兑就是成上巽,总是上下白眼相对,离不出即无伏坎之正、室,故有夫妻反目象。
(注:本爻此前所解多有未善甚至错误,应以此为准予以纠正,以弱误导之害。)
《周易尚氏学》:“輹正义作辐,而马融以为车下缚,郑玄训为伏兔,则皆作輹,兹从马郑。”通行本俱从正义做辐,然辐延义为轮,与卦象不符,而輹则最宜,故此处去辐用輹。前之所解其错盖皆源自于此。又尚氏以伏震为輹,震动故无兑伏艮固止更确。
巽为妻者,巽下一阴得自坤,坤为乾妻。再者小畜卦巽乾,阴上阳下为媾合象。
小结:
卦辞,言该卦结构、性质与特点,语言表述形式是卦象,因此不知象肯定解不通卦辞。
彖,彖解卦辞,语言表述形式也是卦象,只是更加细化点出要害,以便于读者理解。如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此明亨的主要原因;健而巽,明下阳上阴相互媾合;刚中志行,明阳居二中上巽下乾构造;尚往,明各阴皆下阳交合而成;施未行,明下乾有主动上往交接趋势。可见解彖也必须知象,否则不能解,即使解肯定也跑到爪哇国去了。
大象,还是解卦辞的,只是更加精炼,文字形式为二段话,上段三字为上卦象下卦象与卦名,下段多以君子以开头,接着是该卦突出的性质特点的象,各卦象字数略有差异,最多不过十余字,相当精准简要。
小象即爻象,解爻辞,同大象一样也是以卦象作为表述形式,尤其精准简要。
结论:卦辞、彖、大象、小象无一不用卦象,不知象就永远解不通它们。在那些象的语言面前,不知象者们如易传的编改者,只能茫茫然手足无措,如入沉沉深渊,整个陷在一片恐怖混沌氛围之中,目瞪口呆,哪里还有巧言编造的心力,因此在那里不会有他们的伪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