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甲骨文的启发—数学上方圆可否一统?—提丢斯-彼得是数理残余!霹雳火76228767 2018-04-16 09:47:36
伏羲的先天八卦,并未发现明确的记载,是圆形排布还是方形排布。这实际也是好事,因为这样才没有束缚,才可以发散性的发展。至文王的后天八卦和周易,被正方形排布;在后世与太极数理模型结合的过程中,又被圆形排布。
最初的河图、洛书都是采用方形,以完成天圆地方的数理表达的一统。河图衍生出来的五行的外围,是明显的圆形的表达。
也就是无论方形还是圆形表达,不影响这个模型的基本表达。
以后我们不用纠结这个方还是圆的问题了。河图和洛书已经完成数理一统表达。之后又分道扬镳。方和圆在数理上,至周易与太极结合已经最后完成一统,形成了直至影响到现代的太极周易图的模式。
这里强调的是古代数理意义的方与圆的一统的最后完成。
而数学意义上,方与圆能够绝对的一统吗?
中国的古人并未进一步思考这个数学的小问题,而是基于这个基础,进行人文方面的进一步探索。从而走上了以数为理、借数表理的古代数理哲学的道路。不再深究这其中的数是否存在问题。这个局面至清朝的覆灭而终止。
西方的欧拉利用所谓的最美方程间接表达证实了利用π的方法无法与正方形成数学意义的绝对一统。之后的数学家证明了π、e是数学的超越数。从而否定了古代数理大一统模型的绝对数学意义。搞定了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尺规作图三大问题的证伪问题。尺规实际就是天圆地方数理的抽象表达。
现代一些人还在证明尺规的三大问题的可行性,浪费时间了,直接看西方近代的数学证明就可以了。

周易形成以后,数理文化发展二千多年,研究周易的“理”的知名的古代专著就有几千本,而研究其中数的知名的仅有2人。这里的“理”是道理,不是现代的“理”,现代的理是偏数学的理科的意思。这已足见这个期间重文轻数的严重倾向性。
数学仅在有限的领域,例如天文、建筑等方面被延续发展。而农历历法在汉朝被定版以后,基本没有改动了。而建筑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模式化建筑,同时也被禁锢在这种模式当中。
中国古代的数学的发展也就逐渐陷入低迷。
古人在完成数理的方圆一统这个过程中,基本使用的是图符化或者数学整数化的思考方式,因此,数学的问题并不是很明显,仅仅是小数和误差的问题。从《尚书》中有关天文历法的记载来看,一年已经被确定为365天多一点。
至于后来有人吹嘘玛雅文化的历法精确到多少位小数点,当时世界领先等等。数学上就可否定这种判断。玛雅人并未知道数学小数点的意义,研究的依然还是整数的数理。
后来,为了与圆形成数理一统,古代东、西方不约而同考虑到使用360度的圆来兼容天文的年的天数这种数学拟合方法。也就是主动放弃365和360之间的这个5的误差。

而西方在发展这种大一统数理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些明显的、主流性的文化意义分支,西方的古代代数、几何、哲学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借助古埃及的文化底蕴,异军突起。这导致西方的古代数理文化被迫借助宗教隐秘发展,而非像中国的古代的数理文化,自己形成宗教,占据文化主流。
西方的这种文化分支延续的发展,产生了西方现代意义的数学、几何、物理、哲学等学科。
尽管当时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相一致或者差不多,甚至中国古代还略有领先,例如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祖冲之的π。这在数理文化中,实际是最大的问题之一。从中国古代相对早一些的《周髀算经》来看,其中的数学还是有部分的领先的。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它们曾经是隋唐时候国子监算学科(国家所设学校的数学科)的教科书。十部算书的名字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基本反映了汉唐时期的数学水平。
也就是当时还未出现严重的重文轻数问题,是之后儒教独尊儒术之后,这个问题才变得越发严重起来。
昨日有网友提供了另外一个值得高兴的信息,“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古墓出土《算数书》书简”。年代更早一些,甚至有先秦的数学信息,更有考古研究价值。可惜未找到原文内容的考古资料。

现代意义理科的龙头是数学,而西方数学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实在宗教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至牛顿的年代,西方的数学、自然科学的主要功能还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万能。西方并不忌讳这种历史记录,因为,现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在长大,有话语权了。乃至到了爱因斯坦的时期,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才暴发式的发展起来。西方现代的自然科学发展,实际是对西方宗教文化的叛逆,因为没有证明出来上帝的存在和万能,才产生了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
而此时的中国,元明清三朝,将数学停在了基本上牛顿以前年代的认知水平。当我们还深信五行数学模型的天文意义的时候,西方已经发明了最简单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天王星、海王星等,而且出现了受数理思想影响的天文学的提丢斯-彼得定律。
当现代的中国人还不懂西方的古代数理,还在讨论提丢斯-彼得定律的神秘的时候,西方已经跨过爱因斯坦的时代,在发展理论物理假说了。这个定律,实际就是画圆为方,利用4的数理模型而已。如果金字塔数理模型,可以用小数点,用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的方法,都比提丢斯-彼得定律的结果更精确。

用古希腊轮中轮方法,测算行星距离,精确若此



用古埃及金字塔数理推算太阳系行星距离


这图是我几年前弄的数学的游戏之作,外国人并未研究出来这些东西。1.27324是金字塔画圆为方的数理表达。轮中轮是江恩炒股使用过的图表而已。
我是利用西方古代数理的方法干掉提丢斯-彼得定律这种数理方法而已,这些东西已经落后,已经成为历史。都仅仅是数学游戏了。
现在中国是用爱因斯坦的方法,給卫星定位提供理论依据,早就不用这些古代的垃圾了。

一些人评语说我是民科,按照现在的语境、语义,我自豪的认为,我曾经算一个中国式的民科!
“民科”这词在西方是心理疾病,是需要心理辅导治疗的。
而中国式的民科,是在岗位之外研究数学、物理、天文的一些知识分子,这些人在基层的岗位上无偿的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可是由于中国式的民科太多了,外国人怕了,否则西方式样的理论物理假说会遍地都是。所以刻意用民科这个词来丑化中国的这些人、侮辱中国式的民科。像《自然》杂志,明确登出中国的民科文章不予发表,这实际是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一样的侮辱。
外国人用Dragon称呼中国的龙,而Dragon是西方基督教中恶魔、恶龙的意思。华侨不满意,经过几十年的争取,终于让中国的龙变成中国人自己的loong,一个善良、威力巨大、主持正义的中国的龙。
不要幼稚的以为外国人中的一些用心不良的人的“嚎叫”是善良的,外国也有不善良的、邪恶的人。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阴阳文化对人性的思考。
中国式的民科,是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一种证明。我搞这天文学的数学游戏,外国人都不会的。外国人也一堆人以为这东西很迷信、很“科学”的。而中国的曾经的一位民科现在用数学明确证明,提丢斯-彼得定律,这就是数学游戏,不是什么天文和物理!可以抛弃了。《自然》杂志敢发表吗?不敢!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如果你懂数学,可以看看我的证明过程有没有问题,如果没问题,这个论断也就成立了。
人文方面,中国古代偏科太厉害了。老子的思想,就已经轻松超过现代西方的尼采的唯心哲学。这种人文意义的领先,西方是需要几百年的追赶的。

由于年龄的原因,我已经不当民科有几年了。但是,我支持中国式的民科。支持中国式的民科这些年来为中国的发展而做出的最基层的努力与奉献。西方的现代科学是西方曾经的民科从数理文化中发展起来的。而现在西方产生的最新数学方法的,依然是某个公司的具体的工程师,例如分形数学。这些西方的民科创造着最领先的数学。

我爱好数学而已,帮助西方把历史的数理问题理清楚了一点,免得还拿提丢斯-彼得定律这种数理的东西蒙人、害人。时代已经发展了,该翻页的就得翻页过去。
提丢斯-彼得,他们在研究西方古代的大一统数理,而我们的一些人幼稚的以为这是天文学,这是科学。这种数学认知的差距是如此明显,这也导致了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史上的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因为,军事的基础是科技,科技的基础是物理,物理的基础是数学!好在现在数学、物理、军事在中国的一群精英努力之下,用几十年走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程,全都赶上来了。这才有《厉害了,我的国》。是真厉害,几十年赶回来几百年。

今天有点闲话说多了,由于这几天的留言,才有今天这一篇。但是,这些都是由于甲骨文为基础的文化、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的文化造就出来的中国人走过来的路。语文来说,不算跑题。
由衷感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厉害了,我的国。
明天继续。。。。。。
敬请关注笔者!我们继续中华传统文化溯源寻访之路。

网上已经出现盗版,本人仅在头条上有这个自媒体的号!该文的连载,仅在这里陆续连载中。

甲骨文的启发—五行的五—曾经成了个紧箍咒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27 08:32:44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三大主要说法,先秦、战国、西汉。
其部分内容,据考据,有先秦到西汉这段时间的已成书的内容和写作习惯。
最后的概念是:成书时间从先秦到西汉。
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历史智慧的结晶,古人集体创作的产品。即便到西汉,20万字的一本医术专业的专著的整理、汇编,也非一人之能力可为。
西汉黄老之学兴起,这促成了基于阴阳五行基础模型的《黄帝内经》的汇编。在这之前,五行数理模型的发展是压抑的、潜在的发展。
书名为黄帝内经,仅仅是追本溯源的一种尊号起名方式,这也是古人常见手法。其部分内容是否为黄帝所说,也不可能知道了。这种手法,与道教追溯老子的方法是一致的。


兼容数理身份的董仲舒董仲舒是儒家,但兼有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同时,由于他将五行、周易、阴阳一统,而独尊儒术,造成了一个问题。五行的五被神圣化。
从后来历法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四季增加了一个长夏,变成了五季。而这又和独立发展的基于12进制的农历相不容。这在后世也就逐渐被放弃了。地支的12被牵强的凑数。最可恨的是音乐原本七个音,这回把半音去掉,变五个了。一些古曲是只有五个音的。这种五的禁锢,可见影响之大。
上古使用河图,为数理一统,一年分四季,后来有了五行,为凑出一统效果来,夏天后面多了一个牵强的长夏,
所谓古代的数理一统思想,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实际隐含了两个条件:简化、不许带小数点的。当然,东方古人重视人文了,这种整数化实际是一个简化,对人文的数理影响并不大,差不多就行。而西方古人开始重视数学,这些叫不准的精细部分,滋生了后世的数学。
中国古人也有一部分认真这种差不多部分的人,例如引以为傲的祖冲之,可是他的书全部失传,可见当时对数学的重视。后来这类人都干了类似鉴天监这种工作,相当于搞历法、天文、同时顺手搞搞儒教的天象迷信。
例如《雍正王朝》中弹劾年羹尧的理由,居然是山东大旱,这是因为出了年羹尧这个奸臣造成的。雍正心里明镜地知道御吏扒虾,但古代儒家就是这么干的。
例如火星凌日这种现象,地球上会发生点什么历史变迁。这本扯淡的东西,月食常见,自然现象而已,没有什么事件与之配合。这些东西后来被演变为迷信。


五的禁锢,从音乐说起谈谈怎么禁锢我不是中医,中医中有关五的,这内容还是中医专业探讨,留给中医医生吧。
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笛子是七、八个孔平均分布。这种古笛更像箫,应是竖吹,而非横吹。
中国最早的笛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骨笛,经“碳十四同位素放射”及“树轮校正”等相关于测试,这批骨笛距今有八千至九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也就是上古已经是七音乐律。古人能通过笛子或箫发现每七个音节是一个调,升调就需要嘴上技巧,而非手指的指法了。
战国时候曾侯乙墓的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这时候儒家不成势,可是后来,就剩宫,商,角,徽,羽了。
后来有了五行,为了数理一统,音乐变成五个音了。4、7这两个半音被淡化。


从春秋、战国开始这种影响已经存在。这种影响不仅来源于五行,当然也来源于河图、洛书中间的五。
《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势》篇)
4、7的确如孙子形容的,但由此衍生出色不过五、味不过五,这是什么道理?现在使用的像素最基础的是乾数256种单色像素。色不过五,这事并不靠谱。当然,只说重点,这又比阴阳多考虑三个重要因素,在当时算进步了。后世读书者如果把五当成定数,其害极大;但又有几人能跳出去的。
《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征、羽五音。
编钟是战国的,礼记是儒家的,当时儒家说话不好使,所以编钟是八度七音。
《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
《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虽有变徵、变宫之说,但是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全无“发、稀”两音。
也就是原本有4、7,七音、五音方法并存;而儒家认为五个音好听,把4、7干掉了。仅仅是因为好听的关系吗?不是,还是古代数理文化的问题。
《礼记》中写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之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连身上当时时髦的佩玉,都是按着五音来的。这样才算礼。这是儒家搞的。古之君子,这话含糊,实际是一种下定义的表达方式。你不这么干,就不是君子了,就不懂礼数了。这是宗教使用的文笔手法。


七是道家后来公认的数理数字,五和八是儒家后来公认的。后来天文的28天罡,是沿袭河图道家思想的扩展。为了把这个五合理合法化,儒家搞了不少事情。以说明这个五的天经地义。
好在古人正经事情上,并未拘泥这个五,该是几还是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个时辰、28天罡、12个月、四季等等。而现代人依然有把五当教义的。
《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这是五音与洛书兼容的解读方式。
《乐纬》说“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宫,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阳数、”则进一步明确了宫为土、征为火、羽为水、商为金、角为木的配比关系。
这是五音与奇数的关系。
宋朝沈括说:“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尾气始于东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阴阳根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
这是音律与60循环兼容的解读方法,同时解读与四向、起点的关系。这已经是宋朝了,后世用的,基本是按这个方向走的。
一些人以为这是逻辑分析的结果,但这实际是基于数理的下定义。你只有按着这种定义走下去,才能知道他下面说的什么意思,否则,没法看明白。
因此要了解古代的中医文化,需要了解古代的这些前提定义。
而这些定义基于什么,数理大一统思想的数,有些是数学原因,有些是并不数学的数理原因,十二凑到5n,你可以看看古人的数理办法,这不是数学。


这用数学怎么解释?不用想了,数学解释不了。
数理,数理,你真当是全部是用数讲理吗?当数讲不出道理的时候,理就是理了。如果你不信,就跟你亮胳膊,动粗了。
现代西方基于数学的数理文化一样存在这问题,数学真的解决所有问题了?没有!仅仅是数学进化到你已经不了解的地步了。不过亮胳膊变得文明一些了,重点先靠忽悠了。


待续。。。。。。
明天开始用数学分析五行数理中数的表达。。。。。

甲骨文的启发—面对古代的五行数理文化,鱼刺图和脑图如此落后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29 10:10:14
如何鉴别和对付网络专业喷子连载在网络上写文,也有一定的好处,随时可以知道方向是否出问题。有头条的机器人把关,有人工审核,有支持的网友,还有一群专找毛病的喷子帮忙,自然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打击、挖苦什么样文化思潮方向了。这事也不用集中思路考虑,喷子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一小撮人,顺手就收拾了。
对于专业喷子的鉴别方法很简单:面对喷子,不急回复。先点其头像,看看他在别处的留言。如果面对各种文章,其回复的口径一致性统一,专找无中生有的毛病,专门夸大其词,这就是西方心理分析学的病态了。中国古代说法,这叫阴阳失序,阴阳失衡的问题,属于癔症。这是病,得治。
当然,如果你发现这人在别处回复挺正常的,到你这忽然不正常起来,那就三省吾身了,是不是哪里写的有问题或者有错误。否则就是写文的出现偏激了。
对于没治好的喷子,头条也就这功能,拉黑就可以了。拉拉谷再叫,也不影响工作休息的。
顺手先写个小秘诀,作者可以借鉴的。或有启发。



五行的五个性质的三态导致的每个因素的数学模拟表达并不同昨天连载谈了五行的五个要素,如果每个要素单独表达,居然每个要素就是波,既然是波,也有不同的。
波峰、波谷、波长、周期,五行这五个要素是不同的。
一些人没太在意五行五个要素的三态问题。
其中的水,需要用四维的波表达动态,简化为二维的波;
而金木土,是固态,只需用三维的波表达动态,简化为二维的波。而且,其周期特征特征要比水的长很多,变化相对不易。
这三种,又有明显周期差异。金,接近不变;木,周期性变化特征,大趋势以年为单位,小趋势以天为单位,变,在有规律和无规律之间的变;土,想想流沙,变化是无规律的变化,但是结果却是有一定规律的,似水。现在解读这种性质,必须使用概率数学、混沌数学、分形数学、分数维数学,第一种是上世纪初、后三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才产生的数学,一些人可能没听说过,普及教育通常没这内容,这些属于高等数学。
而火,是一种气态,其周期波长很短,古人采取了忽略周期特征,它也就变得飘忽不定了。因为现在例如你用三维动画模拟火,那么每个三角形变化的时间和幅度就要设置成有限度的随机数字,火也就飘忽起来。也就是,气态比液态又多了一种随机性的性质,是五个因素的。
古人用这种方法,将五个不同维度数学拟合表达的性质,兼容在一起。这种方法,数学上不允许,只能单独解读,但是这种兼容在应用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五行考虑的是这五个性质最大的维度或者说因素范围,重点的数学突破在于火(气)的五要素和水的四要素的表达。这现在数学依然并不能绝对性的模拟。因为这里有随机性因素在里面,有混沌数学体系的性质在里面。也就是拟合只能酷似,不能细节相同。这是四维(四要素)以上的体系必然面对的数学拟合问题。
也就是,未来当用波来表达五行的五个要素的时候,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一个是固体性质,哪一个需要借鉴使用流体力学,哪一个需要借鉴气动学,这依然有区别。哪种波有肯定性,那种波有随机性,仅仅是示意而已,这也有区别。尽管你看到的可能是相同的波的模样。
这是基于昨天内容的延续解读。今天继续说说五行的五个因素,每个因素的性质。



标准波的局限性标准波通常是理想化的一种表达,例如我们表达声波。
当声音传到很远的时候,声音会因传播介质的阻力出现衰减。这样标准波就变成了衰竭波。也就是波峰波谷出现了变化。
有没有波的增益的现象呢?当然也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发生干涉的时候,衰减、增益、变形就都出现了。
因此,标准波更多的是一种性质的数学拟合解读,而非现实情况。
一个看似弱智的问题:为什么是五行而非四行或者六行、n行五行解读的是五个数学性质互相影响的结果,而这个数学解,暂时数学并不敢轻言明确。
天文学的n体问题的进展是三体问题找到了12个数学解,也就是还有没其他解,并不确定。数学就没敢提四体问题的进展情况。因为四体问题的数学表达是六个因素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直至今天,数学在这类问题的最高能力也就是把三个因素的互相影响准确表达了一部分。也就是三个因素的动态,四维数学问题。
对于古人而言,数学这事就别考虑了。产生维度数学是在上世纪初,也就是这之前,数学就别想那么多。
数学也就是一个工具,用来解决现实状态或者规律的数学拟合问题。这是它的用途。但反过来用数学人文性地描述未知世界,这就是玄学、宗教了。



中国古人在周文王介入四维的表达,西方上世纪初才发现其中数学解读存在数学错误伏羲八卦的一个兼容内容是用正方体解读,是三维的问题的解读;周易发展到64卦,已经是在描述四维的问题的解读了。尽管我前文解释了,古人在面对四维的时候,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数学错误问题。直到上世纪初,这个数学问题解决。但是,数理文化、人文、宗教、迷信依然沿袭以前的数学错误解读方式。
也就是中国古人考虑到四个因素或者三维动态的影响并描述是在周文王时期,那么至董仲舒明确提出五行模型的兼容,思考的维度或者说数学的要求,明确地又上了一个台阶。而在这个台阶上的,至今数学并不敢指手画脚,拿不出准确的表达。
数学大部分超越周易数理中的数,是上世纪整个的100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五行这五个因素的关联影响,依然望尘莫及。
六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结果不靠谱在哪里?六行代表什么?六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结果。古人和现代数学家都知道,这事先不用考虑,太不靠谱,暂时解决不了,数学并无法准确描述结果。
中国古代的数理循环是无限循环的,或者极限维度是十进制的11维度(八进制的九)。西方现代的理论物理假说时空的极限维是十一,这是伏羲提出来的构想,西方现在仅仅是数学表达而已。至于时空到底怎么样,这暂时物理表态,没有验证能力。
而且,更刺激的在于,这里面还有一个混沌数学的问题。如果一个体系是随机的,或者有混沌性的,多少维度的数学并不能解决随机或混沌体系的数学拟合问题。而所谓的理论物理假说大爆炸理论、维度时空等等,都是假设这个总时空是不随机、不混沌的,谁给的这个前提条件呢?上帝!这就是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先假设这个总时空是不混沌、不随机的,之后产生数学结果。物理当然累死也拿不出证据来。而大尺度的总是空的观察结果是性质均一的,这个谎现在不好圆了!
数学可以搞定无限维的描述,但是基于应用的现实数学拟合,多少个维度更恰当?这是古人思考的问题,也是现代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数学和物理即便一起努力,并没有给出一个原则性的可证实的极限数字的答案!
老子清楚的知道,比水再复杂的拟合的准确描述,就是唏嘘缥缈了,这符合当时的数学表达能力,也符合现代数学。号称看懂道德经的,可知老子描述的哲学维度是几维?
中国当时的数学这方面的思考,领先了2000多年,被后世的儒教给彻底耽误!


也就是西方在过去的100年,追赶上了周易的四维数学考虑,并明确了古人的四维数学错误,但是,对于中国古人提出来的五个要素的共同影响,数学家暂时没有办法;玄学家依然唏嘘缥缈;而理论物理学家借助多维数学的进展,开始进攻玄学阵地。
但是,数学的四维正方超体使用了数理的含糊、兼容的解读方式,例如用有限长度的正方的边长来表达无限长度,这样才能产生三维的超体的动态表达,但这不是纯正的数学四维意义。仅仅是示意图而已。这一点西方人并没有说!这有利于宗教,有利于玄学。
西方的这类理论物理假说基于这种四维的数学基础,进行的理论臆想延伸,但是数学这个地基基础并不牢。
而且数学证实,六维就已经是卷曲维度,也就是你可以想象的无限小的数字,古人有必要考虑这种无限小的数字的应用吗?老子用一个“无”字解决了。
五行的古代进步意义五行基于当时的思考层面,其进步意义在于提高了一个哲学维度的综合思考。
西方至今使用的落后的鱼刺图,也被当科学引入进来,也是明显的五个因素的线性分析。这五个因素是关联的,它并不能表达!
基于这个基本的软肋问题,西方又产生了脑图,把关联性体现出来,结果却陷入无限因素的关联思考,没有重点了。
西方人依然在探索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我们也就不经大脑的当先进的东西学来。
鱼刺图可以变成六个、七个、n个鱼刺,因为各要素之间不关联。它为什么用五个因素,借鉴的五行省略掉维度思考的片面理解。我们为什么被五个鱼刺禁锢?和当年五行的五的禁锢原因是一样的,图腾崇拜造成的结果。
而脑图,没了重点,西方号称这种方法叫头脑风暴,实际就是一团浆糊的美称。
这些东西,距离五行的数理模型的思考,差远了。


可是,现在面临两个问题:
一、五行也有千年为单位的历史了,可是停步不前,千年不走一步!等着西方慢慢赶上来。而中国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东西原来是说五个关联要素的相互影响,这图挺漂亮的。还处在这种认识阶段,儒教没害人吗?民国的大师似乎并没想到这个数学问题。
二、西方人现在不管放个什么屁就是科学方法了?这类东西的引入,还有昨天提到的雷达图,有人说它们的弱点和缺陷吗?你的老师是把这些东西当先进的科学、先进的方法教你的?这些东西甚至写入ISO的国际性标准,我们难道只能将就西方的文化落后吗?
人文文化,有时候毫无用处,就如古埃及、古玛雅、古印第安文化,现在都是考古内容了。他们曾经领先的人文文化,并没有拯救他们的命运。只有基于军事的强大的文化,人文的文化忽然就好像有点用了。军事强大,虽然也基于文化,但现代军事基于理科的文化。
待续。。。。。。
明天继续说五行的每个要素的表达,如何表达动态的波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的启发—水需要用几维的几何拟合才逼近真实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11 09:25:58
昨天连载聊了聊三维的太极图,结果推荐点击飙升,借着这个热度,继续说说老子的水。
昨天文中引用图片,其中的莫比乌斯带居然是错误的,一位网友发现并提出来,感谢。
你若找出哪错了,也就懂这个小东西了。
基于传统的数学维度考虑水的解读我们还是基于传统的数学维度观念探讨这个事情,不使用中国式的天文学一维定义,不使用西方物理界哲学、数学、天文掺和在一起的乱套的糊涂维度定义。
基于天文学对一维“点动成线”的描述,一根弯曲的电线,这是一维;而传统的数学维度,这是欧几里得几何二维、甚至三维的事情了。在不理解物理的四维、以及现代数学的分数维之前,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数学维度概念来说以下的事情。
外国人的天文学以后会以中国的这种天文学维度定义为标准的,因为这种描述,把分数维、曲率的问题全兼容进来,描述会相对简单的。
古代的阴阳到底几维(三)—最基础的一维的阴阳(一)
(写上文链接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头条原创作者的资格,写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才有了头条原创作者资格。结果这文章盗版的哪都是,刚才差点把盗版的链接给连上,一看地址不对啊。这要是连错了,今天的文章就白写了,还不得枪毙。这盗版的“挺高明”,只有文章,没有作者,不厚道。网络这种恶意竞争不终结,好的原创只会越来越少,垃圾继续满网飞,最终玉石俱焚。这种盗版方式,现在利用python可以做到全程程序化,从盗版到高明的洗稿再到重新建立盗版网页链接,得来可以是全不费工夫的。就费了一点电,硬件资源就是一台联网的电脑。可对于原创作者来讲,这种情况居然是申诉无门。可是,现在好了,原创作者了,对于反盗版有保障了。感谢头条啊。又说废话了。回正题。)


老子谈到的水和柔老子喜欢水,喜欢用水这个意象进行比拟。
例如上善若水,这把水的意象提高到一个高度。而柔是《老子》这篇长文的关键词之一,这个字的字源居然来自于甲骨文相反意象的矛字。
现在的小问题是,老子所处的时代,真能把水用几何方式说清楚吗?
所谓思考,就是解决脑袋里面老七八糟的一堆小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个思考过程可以基于主观的唯心,也可以基于唯物。
有人在网络上居然说老子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大道,这种文章,怎么说呢?遗憾吧。今天就举一个反例,证伪这种无聊的命题,看看老子在水这方面的论述是如何唯心的。
甲骨文的启发—《老子》中的“柔”字很可能是老子创造发明的
《老子》里面的水?是怎么样的“柔”?为何水似道让老子说不清?


一维的水,古人怎么说河水的特征之一是曲,也就是基于数学一维的定义,这没法描述。
除了人工运河局部存在直线的河水,自然的河水总是基于大地这个“平面”(古人的看法)弯弯曲曲的,这是数学二维的形象。
古人没办法,为了描述水,起步就上二维。甲骨文的水,已经是二维的意象了。
实际古人这事可以利用数理文化搅一把混水吗?可以。
从伏羲开始的地平线定义、卦爻的定义实际是一种量子化意义的兼容表达。直线和曲线可以同样用一根线来表达。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先天八卦的量子化表达—先从“一”说起
我们看到的地平线,实际存在吗?不存在。从有了各种各样的望远镜开始,现在的天离我们越来越远。地球又是圆的。那么天地的交合处,明明可以看到,却不存在,这很有禅意,很量子化的。
在古代的卦爻中,有用两段连接在一起的折线(像数学的三角符号)、或者类似太极内部的正弦波曲线表达阴爻的,也就是现在常见的阴爻形象,是后世定版的。
阴爻与阳爻的区别,关键仅仅是在于不同就可以。河图洛书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不同样式的贝壳,同样表达的是阴阳概念。
那么基于阴阳一体文化,会产生天文学“点动成线”的直、曲一体化描述。也就是古人用天文学的一维定义描述河水,就能说明白一维的水。但是,古人没搞穿越,没来到现代,坚持用二维的数学定义起步了。


古人二维的水水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波。太极图中的正弦分界线,就是水波纹的二维切面图。
数学波的发现和使用,被归功于笛卡尔和欧拉的发明,太极被扔在一边了。人们对波的物理意义的描述,直到上个世纪初才开始,而且起初直接就被用于军事用途,研究声纳。也就是波是后来军转民用,广泛应用于物理,我们才广泛知道。
因此,从欧拉到上世纪初这个时间阶段,笔者在研究西方数学、数理发展史的时候,波居然是神秘存在,历史证据难寻。
波的来源,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圭。因为日影每年的往复运动,如果点动成线的连接起来,你也就画出波来。古人这种正弦波形象的来源是有生活实践基础的。古人最重视的一项知识内容就是天文学,因为这涉及到古代的崇拜、图腾和统治阶级的文化尊严,同时也造就了神秘。
二维的水波描述是一个切面意义的简洁抽象表达。水波是动的,三维的水也就出来了。


古人三维的水水的三维涉及二方面内容:
一个是几何形态意义的,一个是表达二维的动态。
几何意义:
水波是三维的结构,有长、宽、高三个变量才能准确数学描述。而且还得先假设这个水波被孙猴子说了一个“定”,就像七仙女一样,不动了。
我们用二维的水波照片能够看明白这种意义。
动态意义:
水的再一个关键特征就是不停地动。二维的动态的表达就是波的延长延长再延长。当然这种延长基于现实条件会出现衰减波。
这事,古人依然还是能够准确描述,准确表达。


四维的水,让古人蒙了现在孙悟空的“定”时效已过,水波动起来。
这时候要全部描述水波的特征,用照相机是不行了,升级换代,用录像机。录像机里面的二维图象,居然描述的是三维的水波的动,这也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现实效果。
水波这时候的描述需要四个数学要素,长、宽、高、波的运行速度。三维物体的运动,这就需要什么数学状态来拟合呢?四维的数学。
由于不懂四维数学,古人错误的以为,四维几何和三维几何数学性质是一回事,数学性质可以继续的延展下去。
直到近代,四维数学才渐趋明朗也就是明白四维数学,也就是爱因斯坦前后的这个年代,以前的古人在这方面都是稀里糊涂的。当然,现代人又有多少在这方面不糊涂的呢?
这事糊涂与不糊涂的区别在于,看古人的一些因数理文化产生的解读,如果这些内容是基于数学错误的结果产生的解读,那么这个解读能正确吗?


四维的几何为了在二维平面表达出四维的效果,那么首先要借助三维立体几何的表达方法和基础定义。也就是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坐标轴的长度是无限长的。
现在要表达四维的几何体,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原始的三维定义。现在假设我们要表达一个四维的超正方体,这是最简单的。那么我们被迫将坐标轴改变定义为有限长度。
四维的超正方体,就是无数个四维正方体。尽管函数一致,但是,几何形态无数。
那么现在我们抬杠,假设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沿用三维坐标轴的意义,这个三维正方的边长是无限长的。这个四维超体什么样?
你就想吧,画不出来的。数学表示:这扯淡,玩去,你妈喊你吃饭了。
四维的超球体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以为还是球体,这就out了。那个球很不球不说,还是颜色交错的。宇宙星系在大尺度的混沌意义的均一性,用四维超球可拟合描述。也就是搞规律找半天,结果却混沌了。
最简单的四维超球就是旋转起来的陀螺,你看还有三维的球样吗?
(注:此处看不懂,去正经网站找四维超球或四维超正方体的图,以免又被误导。笔者找不到免费的这样图,而且那通常是三维动态的gif图,也就不能引用了。)
没个正经样子的水表达水需要用到四维,那么你画出一个四维水的标准样式吧。这数学来讲,不可能!
四维的水没个准确的样子,现在你多少应该明白一点了吧。针对四维几何而言,形态就是千变万化。
老子对水、以及若水的道的描述是唏嘘,其表达的是基于当时数学基础理解的数理文化准确意义的描述,他超前的有点太多了,大约超前2000多年。
这后代人如何理解?后代人非要把老子唏嘘的水唯一化表达,装模作样的解释老子的水的样子。上善若水,你给我说说这个要若的水什么样子吧?描述一下这个标杆的样子。唯一化表达水,这基于数理文化中的数的意义,是完全错误的。而老子对了,没人信,后人非要装着懂得水的唯一的样子。老子在玩玄学,你可知道?他描述的是四维的水,无论你什么样,都若水!这若水的标杆是千变万化的。
5000多字的道德经,你真懂了?


不科幻的科幻,就剩下幻了。千万留神,上文说的是四维的几何,还不是物理的四维时空。物理这个,又是另外一种数学方式。
现代不懂的人将其混为一谈,才创造出那些乱套的科幻猜想。还美其名曰科幻,实际最简单的物理时空都没理解。科幻这个定义是什么?基于现实物理能力的放大、延伸、夸张。像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他写的时候,没有潜水艇,靠抽象的想象,但写完以后若干年,潜水艇也就出来了。这叫科幻。而现代的一些所谓的科幻是基于数学的想象,而非基于物理,这实际是玄学意义的,而非物理意义的科幻。这种科幻,是数学游戏,未来不可实现。也就是这种科幻,科应该去掉,就剩幻了。
宛若幻觉罢了,撒欢地扯淡的意思。
西方的一些理论物理学家也在玩这个,因为西方基于的是宗教文化和唯心文化基础。这些基于数学或者猜想的没有证据、无法找到证据、想不出找到证据方法的非物理瞎想,实际连科幻都算不上,结果一些不懂的小孩子们玩疯了。这很唯心,很玄学,你知道吗?

这框鸡蛋前面有根绳子,一只大虾在拉着,没有拍完整,遗憾



待续。。。。。。
今天这有点烧脑,最好学学四维数学,这才说几何方向,还没说代数方向,也没说四个因素影响的数学表达方法。当然,还想提高点思维程度的,把相对论看懂。之后再看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也就优劣自知了。
今天说说简单的水,放松一下。。。。。。

甲骨文的启发—太极图怎么来的?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08 09:27:14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今天开始说古代阴阳数理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太极图。
从伏羲先天八卦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非字非数、即字即数的兼容表达方式,更倾向于现代所谓的代数的表达方向,而太极明显是几何了。
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自伏羲之后,逐渐开始侧重人文倾向,不再仅仅是描述一下方位、大自然的现象,从周文王的《周易》开始,已经明确地、明显地开始说人文的事情,乃至后来发展到顶峰,已经开始说国家的事情了。
这种古代文人谈家国天下的倾向,从老子的《老子》开始,从百家争鸣的各学说开始,被明确。这种倾向,在宋朝出现没落,在元朝、清朝被彻底压制。也就是文人变得不再喜欢参政议政了。直到新文化运动,这种情感被再次激发出来。
百家争鸣的各种学说,其中大部分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的修身、修德、修心,而是给君王献计献策,法家递上去的方法像把刀,儒家递上去的策略是仁,孟子递上去一个义字,老子认为应该因势利导,而庄子认为逍遥最好。。。。。。
在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各种学说由于基于伏羲阴阳文化的基础,基于一种量子化式样的基础概念,所以中国古代的这些学说用简单的西方学派定义的意义来划分,会很纠结。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西方学派西方的古代学派也都是基于由数及理,但是却是不兼容的。往往画地为牢。一个学派的思想就得符合这种学派的说法;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两种哲学倾向的基础,分别来自于代数方向和几何方向,而在当时,代数和几何的发展是分道扬镳的。直到笛卡尔将代数几何在笛卡尔坐标系上统一。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明显的代数发展方向,追求的是万物皆数。柏拉图是几何发展方向,重点是二维欧几里得几何、重点在圆方的解读,并提出五元素说(相对于五行,这太幼稚)。还产生了简单的对三维正立体几何的研究。但是这些立体几何公式的完善,却在欧拉的时代才基本搞定。
这些学派随着古希腊、古罗马的衰亡,彻底终结。发展进入隐性发展。其中一部分数理文化被宗教改变并隐晦传承,成为西方古代的主要宗教文化的内容;另一部分被数学研究者传承,就如中国古代搞数术的一样,偷偷摸摸地向前发展,并成为反宗教文化的主要数理文化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之后,西方的数学也发展缓慢,几乎限于停滞一千多年。数学成为数理文化的利用工具,这一点与中国古代依然相同。
直到牛顿的时代,宗教文化中的数学异军突起,才有了现代意义的西方数学。而牛顿自己依然深陷宗教文化之中。


中国古代各学说之间的兼容在研究道家老子的学说、法家商鞅的学说、儒家孔子的学说、以及到清朝才有被发现出来的墨家学说等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家争鸣的学说之间,依然是求大同存小异。都是基于阴阳一体文化的不同倾向的发展,往往都是基于历史的教训,仅仅是方法论上的区别,这才导致后来的儒释道能在高层次的思想上达到一种共识,形成中国古代兼容式的传统文化。
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了儒释道在思想高层次的一统,这种一统是思想高层次的,众法归一式样的一统。都是为了家国天下、人生的目的,想法可以不同,办法可以不同,但是目的一致、结果一致就好。而依然还是各自发展。
也就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各学说的代表人,实际也是兼通百家、思想互有利用的。这才有后来被道家发挥的孔子见老子的故事。编撰这个故事的,明显是道家倾向。
古人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迂腐地沉浸在所谓的历史真实当中,而是在编写历史,在讲故事,重点目的在于厚德载物、文以载道,警醒后人。


我们看《商君书》,可以看出,商鞅是懂儒家的说法、懂阴阳之道的,可是,基于秦国当时的形势,要想由弱变强,在七国中生存,他给秦孝公提的建议是术、势、法,易祖宗之法,求新求变。并被秦国坚持了200年,最终在秦始皇时期完成一统。
秦国到秦始皇时期,已经形成了几乎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一样的大工业雏形。从出土的秦国兵器、弓弩的部件来看,是标准化生产,统一图纸的。也就是在战场上任何武器的破损,通过现场再行组装就可正常使用。这是灭六国的军事基础之一。后来的车同轨、书同文,依然是这种标准化思想的坚持。这大大地降低了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成本。
与其持反对意见的前相国甘龙利用的却是如老子一样的办法,同时,利用老子的处事办法,最终把商鞅干掉。这段历史,让后来的法家望而生畏,以至于形成了外儒内法之说,也就是后来通俗说的外圆内方。这也产生了后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说。谁君子?谁小人?这定义很难下的。
后来的中国古人没法用简单的哪个学说来给一个人下定义,通常是入仕用儒、出仕用道、改革用法、修身用道、修心用佛道、修德用儒释道。可惜就把墨家的原始具有一点科学意义的学说给彻底扔下了。


中国古代数理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道德经》在大约十七世纪开始传入西方,并在西方成为一种主要影响的思想,号称其印数仅仅次于《圣经》,屈居第二位。在德国的影响最大,据说是平均每四人一本。这个数量在德国的影响,仅次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近代的世界文化历史,西方的唯物、唯心思想的发源地都在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的热点--德国。
大约清朝末年。《周易》才走向世界。(这个说法,有待商榷)西方的数理(用数讲理)文化发展的领先学科数学和物理,也得到了《周易》数理文化中数的启发。这里说的是启发。
古代的这些数理思想中的数,拿到现代来,只能说有启发了。毕竟,在数的表达简洁化上、准确性上、数学基础上,都渐趋落后了。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周易数理中隐含的已知的数的研究方向,均被西方数学超越,并定量化表达。
这几十年的数学差距,中国如今已经赶上来了。仅仅是还缺少一点自己的学说,缺少一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数学、物理公式而已。西方《科学》杂志中中国的论文数量所占比例正在大幅飙升,领先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当然,这不是急的事情。
同时,西方对数理文化中的“理”落后2000年的事实,矢口否认,不提不说。就算明朝的心学,也是领先几百年了。而中国在100年前,已经开始检讨数理文化带来的危害的问题。这事,西方假以时日会考虑的,也就唯物起来了。
通常人可能太在意西学东渐,而不太了解东学的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世界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由于其博大、历史悠久,一度骄傲自负。在古代,任何外来文化的侵扰,都被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同化。
这种默认的文化定律,带来了一种文化不思进取的惰性,特别是清朝。不过鸦片战争的失败,这一棒子把中国人打醒了。
任何优秀的文化内容,还是需要借鉴、吸收的。抱着老祖宗给的饭碗,在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这碗还是会生锈的。如果简单的翻新不利于发展,那么给这饭碗加点高科技含量,取长补短,扬弃地学习,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你学西方星相算卦这种东西失业了或者退休了混口饭吃,还不如学周易呢。星相的数理比周易数理差得太多了!是很落后的一个数理文化,仅仅是外来的落后的和尚而已。
在冷兵器时代,大海的阻隔、喜马拉雅的阻隔、茫茫戈壁的阻隔、人造的长城,曾经让中国成为地球村里面的世外桃源2000多年。
但现在时代变了,冷兵器成为历史了。地球变成了一个有几百个大酋长的村子。
美国现在为了经济自保,开始学习慈禧的闭关锁国政策,而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这个大家庭。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现在有目共睹了。


扑朔迷离的老子简单了解一下这个纵横5000年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正确地看待传统的中国古代数理文化,学以致用,传统和历史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启发。
老子,道教奉为太上玄元皇帝,尊称为太上老君。传说活了几百岁。所以后世传说老子是见首不见尾,一是说其像龙,再则说他的思想内涵太博大了。这到道教圣地可以去细节了解。
谈文化,就得把老子请下神坛。这影响这个本土宗教的感情。那么只好利用科幻搞下穿越,回到老子的春秋年代,陪老人家唠唠嗑,帮他捶捶背什么的。这时候,他仅仅是《老子》的作者,一位让人尊敬的,博览群书的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当然,当时的图书馆可能不太大。后来藏四库全书也就用了一栋阁楼。而且,当时的“书面”意义的著述,有多少,不知道,这事需要问吕不韦、秦始皇还有项羽。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司马迁认为)。
还有其他各种传说的说法,不分析了。这事是考古学家无聊的时候需要解决的事情。研究文化,明确他是曾经的一位中国老人就足够了,甚至是几个老人合著《老子》这都无所谓的。中国古代,习惯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总得署名给一个伟大一点的作者。


《老子》仅仅是《道德经》的原始本老子的这个著作《老子》,原本并不叫《道德经》,这是后世给加的名字。
我在分析甲骨文、金文的这个道字演变的时候,讲了道在那个时代,字义的演化。原本的道路的意思,引申为思想的道路、引领方向的意思,也就成了后世的学说、道的意思。后世中儒教在使用这个道字的时候,说的大多不是老子的道或学说的意思,说的依然是儒家的学说。但是这种含糊的使用道这个字,被后世的一统思想所利用,便成了稀里糊涂兼容的大道了。也就分不清楚是到家还是儒家了,成了中国人的道字。
后世的道德经,有至少一百多个版本,其中或有差异,当然也有儒家动的小手脚,但这并不影响原文意义的阐发。因为老子当时就利用了甲骨文、金文在表意上含混和一语多关。这也许是基于当时文字表意的不准确、多义造成的无奈,也许是有意的利用。但是,结果却是好的。它被后世从不同角度被阐述,又都好像是他说的。这有利于这种思想的发展以及后世思想的兼容。
五行的行,在早期的甲骨文是十字路口的象,后来这十字路口有了方向指示,这又是一种道的含义的表达,这以后再说。
因此,在研究《老子》的文化意义的时候,并没有必要太在意到底是哪个版本,正统流行的就可以,因为这已经兼容了儒家、甚至佛家的一些内容,不用你再琢磨后世的文化兼容问题了。


太极图哪来的?老子并没有画出太极图传世,我们现在所见的太极图是后人传出来的。但太极图这个图符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契合。
《太极图》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道家思想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后天太极图》、《八卦图》、《河图》以及《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周敦颐"一方面从陈抟派道家易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并与新的解释,另一方面继承了汉唐以来义理学派的传统······成为宋明道学家解易的先驱。"《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至于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的历史,以及道教的起源,这又是一段历史,在这里不解释了。谈文化,尽量不谈宗教。
太极图后来又与八卦、周易、五行结合,这是以后的事情。是儒释道思想一统时期,这些结合的图也就出来了。
明天连载开始说太极图中的数学,这是几何篇了。


待续。。。。。。
后面还有中国代数几何方向的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关注作者,一起完成这文化溯源之旅。笔者关注的是古代数理文化中数的发展历程,
想学算卦的,别找我。建议你还是学学现代数学的《预测学》《概率学》《大数据统计分析》《博弈论》,国产的这方面也有,作者翁文波先生,周恩来任命的中国第一任地震台台长,里面全是高等数学。
当然,对股市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笔者的《股市预测数学基础》《四维数学股市拟合理论》。书中,笔者试图兼容博弈论和西方经典的股市理论,用四维数学实现兼容。西方的一些股市理论,不要迷信,一些理论过期了不说,里面西方的数理文化迷信思想也很多。同时,人工智能现在已经介入炒股了,这方面的有些理论该更新换代了。程序化是未来的方向,重点在数学模型上。你开始跟进了吗?否则就又落后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