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甲骨文的启发—五行(二)—从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说起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24 09:36:07
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天人是否可以合一,这是哲学、宗教问题,不在本文讨论内容之中。笔者在讨论先秦数理文化的变迁。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隐晦表达中。出于对大自然现象的感悟,《黄帝内经》构筑一套与大自然的天地系统类似的人体系统模型。这是古代数理大一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黄帝内经》的这个人体系统模型,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已经被整理的相对完整。后世不管是出于崇拜还是基于发展,仅仅对其进行了补充、改良、完善和自然淘汰。
将天人合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达出来,是现代哲学上给予批判的西汉的董仲舒,成为汉武帝执政的理论基石。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董仲舒被归类为操持阴阳学的儒生,也就是这个时期所谓的百家争鸣思想依然还表现为个体思想的倾向和交融。至于儒门解易经第一人的提法,不确切,孔子增十翼,不算解易吗?


有些说法是说这个思想由庄子提出,但庄子表达的并非这个意思。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的态度是人像父母,像天地。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态度是人最终还是法自然。自然这两个字并后世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是现代的大自然的意思(这是儒家倾向),一个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这是庄子的倾向)。
古人称黄老之学,而非老庄之学,因此对于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还是有必要有所区分。
基于以上考虑,天人合一的思想产生于《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由董仲舒表达出来。


古人在天、地、人三方面的地位纠结从图腾崇拜过渡到天地崇拜这是一个过程,再将人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平齐,产生三才之说,这又是一个过程。在周朝已经形成三才思想。至于后世王阳明产生的心学,将人的地位抬高到高于天地,主观意识决定物质世界,也就彻底唯心起来。好在儒教当道,这种唯心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并不大,却被西方人发挥了,作为反宗教文化的一个数理文化的利器。
一种思想往往是一个人基于当时形势和文化基础产生的判断,而这种思想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并非有一个思想就可以这么简单。
从甲骨文的天与人两个字的演变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先秦这种思想改变的纠结过程。
甲骨文的天,用一个小方框或者圆点代表天,下面是人的样子。在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和天地大一统的思想,使古人纠结于用圆一统还是用方一统的问题。这个小方框或者短横的抽象表达天,在甲骨文的雨字中也有体现。天和人就差这一笔。
河图、洛书选择了方,太极选择了圆,八卦、周易选择了方,五行选择了圆。直到太极、周易、五行再被一统,也就采用圆的表述了。
那是不是出现夫这个字,人的思想就冒尖到天上了。并不是!这是由于甲骨文人字的表达出现的误解。夫上面这一横,是发簪的意思,而非天上面的抽象的一横。夫在古代这时候指成人。
而无字的历史演变,能够看出古人的思想变化。无字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结绳记事的绳套。这是很特殊的绳套,代表数字五的。这个五是河图、洛书核心数字的简化,代表天地。后来这个绳套演变为玄字。老子所说的那个玄字。
无从甲骨文到金文,肩挑阴阳绳套的人,起初是两个玄字与人脚平齐,后来是有的双脚开始落地。这意象韵味就大大的不同了。而到隶书,由于儒家当道了,这种金文的无消失,变成了结绳记事意象的无,像渔网的样子了。这个字的改变是有意的。这样原来有玄学意味的最小的有的意思的甲骨文的无,变成了没有这个意思的现代的无字。老子的道德经不用改其中的无字,仅仅是变了写法,就已经把语义改变了,成了庄子的逍遥。
甲骨文的启发—工、巫、夫、天、人、无的前世今生
另外,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并未发现无为这个词,网上有这方面的探讨,不再复述。


学说之争与兼容继承昨天看了一篇介绍黑格尔的文章,他对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思想有一些贬低之词,作为思想家而言,贬低别人的学说这应该是树立自己思想的一个论辩基础。
中国古人实际一样采用了这种辩论的手段。《老子》开篇名义,道可道,非常道。这句古人解释混乱。古人并无标点,造成后世很容易出现歧义。非在甲骨文中,
“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
“可”在甲骨文中是吆喝的意思,后来演变为说出来、表达出来的意思。
如果此句另外断句。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的意思立即改变。可以说出来的道,意义向背的道,这都是通常的道。老子的下文,明显是阴阳一体的道,而非阴阳向背的道了。而这种道不能准确表达,唏嘘缥缈,所以你能说出来的道,都是普通的道。这样理解,才与全文连贯。这种文笔上的唯心的霸气,直接打压各种学说。这也是道家学说能够演变为道教的思想基础之一。
后世,有的版本在这句话上补充了一个也字,那么必然造成先前的断句方式,除非老子手书的原版底稿现世,否则这种笔墨官司打不清楚。鉴于秦始皇和项羽的两把火,这种机会渺茫了。
道可道,非常道,这种断句解读,对儒家有利而已。而且非字被解释为否定的意思,甲骨文中不这么用。老子知晓当时的字的字不达意和多义的问题,他采用的哪个意?是否有意利用了这种多义呢?


天人合一完成了古代数理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河图、洛书之后,伏羲八卦没有直接兼容洛书,至周易兼容洛书。五行兼容河图;至董仲舒,周易明确兼容五行,而太极与周易又兼容了。这样古代数理几大主流模型全部兼容。也就是全部可以数理换算表达了。
这在数学来讲,实际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一个整体,二分、三分、四分、五分、六分、八分,偶数分法可简单兼容,也就是2n表达;八卦兼容了2n、3n;周易兼容了6n、8n;但是奇数的存在,质数的存在,数学无法完成简单兼容表达。而对于数理,古人采取了数学解释不了的地方,用讲理的方式解决,那么这种数理一统也就成立了。可见当时数学地位的卑微。
剩下的七分、九分是这种数理方法永远的痛处,就像西方金字塔数理模型要面对的七、十一、十三这种隐痛一样的问题。后世牵强解读七,无数次转化之后,肯定能找到七,但这已非古代数理大一统简洁化需求的初衷。直到二十世纪末了,有人跳出来说解决了九的兼容问题,这该哭还是该笑呢?
数学现在有能力解读任何分法,只要这数你可以写出来,你不怕解读复杂。
当然,最大质数、超越数、弦长永远不等于弧长又是数学大一统永远的心痛之处。基于数学的物理,没有这个痛点吗?那就奇怪了。


待续。。。。。。
明天解释五行的五,后天解释五行的行。。。。。

甲骨文的启发—五行(一)—文化的沧海桑田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23 09:15:23
五行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数理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360百科
以上的解读,从文学角度而言,不够严谨也不够谨慎。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鉴于我只谈古代数理文化中的数的解读问题,在我眼中,五行也就只与古代的医术有关了,其他的不予评价,自有学院派的大师给予鉴定。
声明:我非中医,仅仅是对五行这个古代的数理模型中的数的表达感兴趣。若能帮到中医,也算功德无量的事情。还望中医从业者批评指正。若有错谬,这是大事,必声明改正。


“中医”这个糊涂概念中医现代是个糊涂概念,从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批儒教,捎带着就把五行给批了。五大行星变成九大行星又变成八大行星,这让中医理论界很尴尬。这说明五行这个基于星相学产生的古代数理模型,在基础模型上就出现了问题。在星相学解读上出现了问题。
这种局面,直到改革开放有所改观,当然不是封建流毒翻身,而是中医理论界开始考虑与国际医学理论界接轨的问题。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国外的中医理论探索也在前进,但是影响较小。改革开放后,国内的中医加入这个理论创新的行列,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基于五行不能被广泛理解这个现实原因,以及存在着利用封建数理文化进行骗术的问题,这使中医面对前所未有的理论尴尬。中医行医者现在还在用五行来作为基础的指导使用模型,方便记忆和使用,或者在理论中引用《黄帝内经》《素问》等。这让国人头疼,让外国人更头疼。从外国人翻译八卦的名称、翻译《周易》《道德经》的版本来看,外国人能够真正理解五行,这事还需要时间。
而中国古代的医术,在后期已经出现专业的分化,如《伤寒论》《本草纲目》等。
至新文化运动以后,实际中国古代的医术已经开始转变为两个分支,一个是现代的中医学,正在与西医方式融合接轨;另一个是传统的中医医术文化,例如喝茶、用人参泡酒、鸡汤里面放点枸杞,等等,这是传统文化的内容,而非医学意义了。
现在国内号称反中医的,无非是拾新文化运动牙慧,断章取义地反着传统的中医医术所形成的数理文化甚至哲学层面的内容。这种哲学、文化意义的批判从新文化运动就有了。而让这些人真正给人看病,这些人一是没资格,也不会。那他反什么呢?反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中医医学?这就像小孩子评价一位伟人,他胡子长得不好看,总是言出惊人,很讨喜,也很欠揍。这思维档次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让弱智的孩子们这么折腾,这也带来一个麻烦,因为五行这个数理不专业研究,的确不易理解。这样就出现一个傻孩子骗另外一个傻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让孔子都蒙圈的两小儿辩日的问题。
古代没有“中医学”这个称呼,中医这个提法的产生,是基于西医的广泛普及,逼出来的一个与西医手段进行区分的词。现在只有医学这个提法,中医和西医一样,是现代医学里面的一种方法。
西医产生的时间没有多长时间,现代意义的西医产生的时间也就100多年。达芬奇为了画画,偷尸体研究解剖学,所有的图册当时全部隐藏,直到百年前才现世。在100多年前,西方人知道洗手以后接生会降低感染率,这已经是西医巨大的进步了。至于西医给人造成的“压迫”“压倒式”的感觉,这主要还是我们的医疗大型设备大多是进口的,给人造成的一种错觉。是工业现代化在这个领域还有一点差距的问题。所谓的西医开中药,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传统的中医,至少按5000年前产生吧。其后的验证,也是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同时,现代医学,已经不允许用人体进行试验了,也就是有些验证,历史上有的就算有了,没有的,只能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这是中医为世界医学宝库提供的最大的原始资源之一。西医的药剂学现在明显在借助这个资源。


五行的晦涩难懂至于,中医,现在已经走出国门,仅仅是外国人在接受这个原始理论的时候,基本也就蒙了。中国人不学习中医的,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五行的数理呢?
五行的难于理解在于,它是五个互相关联因素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整体的一种数学模型,也就是按外国人的说法是五维的体系。
实际上,面对数学,四维已经超出一般普通人的理解范围。外国人也不是妖怪,也要面对这个问题。那么五维体系的数学理解,真能理解的并不多。
这里的维度使用的是西方数理文化、哲学、宗教、迷信使用的维度概念,而非纯正的数学概念。在接下来的解释中,你就会看到这种与数学维度的差别。
历史的文化变迁有时候在百年就翻天覆地对于不研究历史的人,对于历史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以为是正常的事情,漫长的事情。但是这种感觉,往往发生在几代人之间。
就像女权运动,人们都知道慈禧搞了个凤在上龙在下,实际上秦朝以前,龙凤原本是随意摆放的装饰性图样,至少平齐不存在文化问题,是后来才有龙在上的标志性产物。
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才有女权运动,当时美国“很封建”的,穿比基尼的女人会被按有伤风化的理由抓起来坐牢的。而现代的中国就很不封建。在沿海大城市,有的女人直接穿着泳装去海滩,也就成了当地的风景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庐山恋》、一部《铁甲008》的电影中出现接吻镜头,那已经造成全国性的轰动了。当然,现在电影中接吻都不算事情了。从网络上上看,不漏点似乎是文化底线,至于走擦边球的淫荡,seo很难识别。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底线混乱。
就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平来看,电脑在文化这方面,终究还是玩不过人脑。人的意识的随机性、发散性、跳跃性、容错性是电脑线性思维逻辑的软肋。
小脚老太太,就算活到100岁,现在也已经不存在了。
一百年来,对于文化来讲,何止翻天覆地啊。中国是这样,美国也一样。
一百年前美国的落后也是不可想象的,是因为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借助发的战争财才得以改变的。美国近百年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军工产业。
这就是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变迁。


五行的基础五行的基础有几项:
一、阴阳。这首先要理解伏羲的阴阳定义,同时要进一步产生度的概念,五行中没有绝对意义的阴阳了,都是有度的阴阳。例如火假设是阳,那么水就是阴。其他三个如何用阴阳表达?
二、相互关系。这首先要了解太极的定义。五行中的五个要素,分影响的主要性和次要性;有利影响、负面影响。也就是五行中的阴阳并不是完美太极对称性的阴阳。
三、有机关联的整体。五行中的要素,不是可以割裂开来的考虑的,是一个整体的五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联影响。也就是,针对一个人体的考虑,是基于五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考虑。可否六个或四个呢?古人的经验是五个正好。笔者不谈其在人文方面意义的解读,这在哲学领域有明确的批判意见。
四、概念化的定义。这是最难、最复杂的一个方面。例如什么是火?古人根据经验,给予了定义。这其中有没有问题呢?未知!
。。。。。。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笔者会重点逐一进行解读。
如果你把五行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或者类似宗教崇拜的模式来看这文章,你会深受刺激,这必须给予提醒。
笔者在研究先秦的文化,在考虑这么一种古代的数理文化学说,基于当时什么样的数学基础能力,才产生了什么样的理解和结果。也就是基于古代数理文化学术意义的探讨,而非探讨一个图腾、崇拜或者教。
再次强调,我非中医,在研究古代的数理文化中的数的表达能力。
待续。。。。。。


由于牵扯的内容广泛,这要连载一些日子。敬请关注,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以便后续修正。
牵扯内容的链接:
有关太极的:
甲骨文的启发—太极图怎么来的?
甲骨文的启发—上古太极图的样子
甲骨文的启发—三维的太极图横空出世了
有关伏羲先天八卦、周易的
甲骨文的启发—四维数组表达64卦如何
甲骨文的启发—让你看看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
其他关联文章,请自行在笔者文章下面的连载中搜索,不一一链接了。这包括河图和伏羲八卦阴阳的解读等。
这很无奈,在本人还不是头条原创的作者之前的文章已经被广泛盗版,看来写的还不错。结果头条认为我链接这样的文章属于站外链接,不予发布,也就没法链接了。也就是我已经不能证明前期我写的这些内容属于我了?盗版的终于还是把原创作者给干掉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了。好在反正都是祖宗的,暂时随它去吧。等我得空,没事去打打盗版官司,肯定比这样写稿发财快,可都是大公司平台啊,哈哈。猪都是养肥了再杀嘛!我谴责盗版的同时,也感叹这个网络的虚拟世界。

甲骨文的启发—并不简单的阴阳—象数义理—四海一家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6-13 10:00:57
并不简单的阴阳
阴阳如此简单,不就两个字嘛。假如你这么想就完全错了!
后人说《易经》有象、数、义、理,这渊源哪来的?来自伏羲的先天八卦和甲骨文的启发。
后来象丢了,因为没人再见到甲骨文了,直到清朝末年。周易之后,都按周文王、孔子重新定义的文字和卦爻的意象走了,这才有略懂象的《推背图》能够跳出来装神弄鬼。
数,被重文轻理、独尊儒术抑制了,到清朝初年,有识之士已经不得不开始从2000年前的古希腊的几何中再起炉灶,研究柏拉图立方体了。因为太极当时还在二维平面趴着呢,而周易的数的原理也丢的差不多了。
遍查古代2000多年研究周易的,在义、理方面的著述,多如牛毛。而在数方面的论述,有名的只有几个人。周敦颐、来知德、陈抟等寥寥几人。
再有就像金庸笔下的黄老邪这样的,搞奇门遁甲、易数之类的,算作术,被封建迷信传承了。研究的往往又太初级,不能跳出太极的二维局限。就算把二维加上动态表达,也只能算三维思想。

数,不是这个数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曾经超前的数学,在哪里开始落后了
义,说卦爻的含义,被儒家发扬光大,几乎成教。但中国古代,没有宗教成为成功统治者的。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通常打着各种道、教的幌子,但没一个能成功君临天下的。只有不成教的儒教在政治地位、统治阶级的文化中独大。
理,被儒教利用,压制了宗教,造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数理兼容文化。古代主要的三支文化儒、释、道折腾了一千多年,至明朝,思想核心层面,基本达成一致了。向善(道教)、向好(佛教、封建迷信利用)、向前(儒教),成了古代的各种思想的共同认知了。

象,不是这个象



伏羲的先天八卦哪来的?
古代记载的很清楚了,”河出图、洛出书“。也就是河图、洛书是伏羲先天八卦的数理来源。至于哪条河?哪个洛?留给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吧。要不文人打架缺内容。
我非专家,也凑热闹,文学性地向前推衍一下。万一那河、洛可能是尼罗河呢?因为古代尼罗河的音是洛,也是大河;同时胡夫金字塔的数理与河图相同;另外《山海经》形容的动物有的本土没有,象非洲的。另外,白龟很特殊,为什么是白色的这种特殊的龟呢?殷商古墓中发现白色人种的骨架,说明文化沟通的年代很早的。古代文化的沟通,有时候是传播,有时候很暴力的。

伏羲先天八卦无太极,这是后人加的



民族主义者会帮着找出一堆证据的,会说,古埃及的文化来自于上古代的中国,并会找出古巴比伦文化的字、数理、古玛雅文化的字和传说有的和中国的甲骨文类似的证据,是上古河图被古埃及几何演化,推演出金字塔数理,要不早期的金字塔还是古代的棱锥模样呢,而非胡夫金字塔的模样。金字塔全世界都有,古代中国也有,不是古埃及的特产。胡夫金字塔是河图几何性的演化表达。
这样通过找祖宗,地球村就四海一家了。西方文化现在号称来自于古埃及文化,古埃及文化借鉴了中国的上古河图文化。这种中国上古的数理文化演变出另一支为伏羲的先天八卦。条理这样就清楚了。

四海一家



西方的考古考的不是历史,却在玩西方文化
现在西方文化的所谓寻根溯源实际也正在干一件不是考古的事情,一百年前西方发明所谓的考古专业,目的不是真找历史,而是不提近代历史,专门用文化扰乱视听罢了。就像西方个别不懂中国历史的、没有中国文化的,没事总用夏朝借题发挥。
西方先是认了古埃及这个祖宗,之后用基因证明亚当夏娃的共同基因在古代非洲,之后又说几万年前的共同基因是兼容非洲和欧洲的,把古代的亚洲、东亚、东南亚还有古代的美洲就給分片了。这目的并不单纯。
如果没有技术的话语权,连扯淡都不硬气,这就是例子。技术,有多么重要吧。
西方发明的考古专业,你当真是研究考古、发现历史的?那就太幼稚了。实际是为了扯淡文化用的、传播号称所谓的“西方的普世真理”用的。中国的考古才是实实在在地、正经地寻找历史。


那么既然扯淡,这样考古下去,早晚会扯到夏朝以前,因为大家一起在找祖宗啊。已证实的至少6000岁的文明和只有百十来年历史的国家一起找祖宗,谁输谁赢?西方人玩都不知道玩什么。西方人跟中国人谈历史、文化,就像内陆的跟沿海人比钱多,不免,哈哈。
前面已经写了几十篇,自己都不知道这西方文化性的考古弄在哪个文章里面了。就不链接了。感兴趣的自己去找吧。
这实际明摆着西方的考古很扯淡,仅仅是这种文化性的、科幻性的考古,都是不能证实,不能证伪的。既然西方人喜欢文化性的考古,那就陪他们玩一玩。不就是用文化扯淡考古嘛。
考古也要算经济账的,西方人很会算账,总去人家埃及考古,考埃及的古,这成本不合算呐。该划拉来的都划拉来了,也没啥值钱、可以搬动的了,所以还是在基因上做文章吧,不出门,大大降低考古成本了。这实际是有点玩不动了。这就是西方人忽然改用基因研究考古的原因。
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彻底让西方断了这个玩考古、拼祖宗的念头。就是国内还有一些捧西方臭脚的,还不明所以的在那还跟着西方傻乎乎地乱哄哄。动不动就西方某个考古专家说的,那不过就是一个西方人海中躲在旮旯里找不着的人说点疯话罢了。妄谈夏朝没证据的中国人,被西方人卖了还帮点钱呢。


先天八卦研究什么呢?
就考虑文化的渊源和继承,先天八卦有河洛出处,这一句代表传承,就足够明确了。至于后来说伏羲在八角亭,感受八面来风,看着养的白龟受到的启发,这是儒教在文学性的影射加花而已。
龟在古代的重要性前文已经说了,“八”无非是强化一下八卦的大一统思想。
甲骨文的启发—传说中的历史意义—上古数理一统意象的关键—龟 共计三篇连载
先天八卦研究什么,研究古代数理大一统的表达方式。
河图有了,为天,为阳;洛书有了,为地,为阴;那么如何数理一统呢?
我在前文解释了河图洛书的阴阳一体的数理问题,数理一统衔接的关键点在五,也就是后来五行的五。这是古人心里明净的。所以伏羲的八卦在表达这个五,就可以兼容河图、洛书了。也就是数理大一统了。
甲骨文的启发-洛书,数学的种子已发芽-梅尔卡巴涉嫌抄袭?
伏羲完成了衔接点的表达,周文王完成了对洛书的兼容,而河图兼容成了问题,再单独发展出五行来,而先天八卦又衍生出太极数理来,这样古代主要的数理就都齐全了。这源头很明显,伏羲的阴阳,一划开天地,这才是真正的古代数理一统,就一个一代表五,就有阴阳了。伏羲的方法,完成了古代数理的继往开来的表达,成为古代数理文化的主流源头。
至于这个源头之前的支流源头,最主要的两支是河图、洛书,其他的有吗?有,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了。
只有有了阴阳这种卦爻的表达,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的基础表达问题就已经明确解决了。
阴阳没那么简单,这才仅仅是开始用数学描述。河图洛书的数理算预习辅导了,正文这才慢慢开始。


文化底蕴造成的发展方向的不同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数学、物理专业知识不错,量能方程促成了原子弹的发明。但是当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在日本投了两颗之后,爱因斯坦开始学文化了,认可不当以色列的总统,晚年致力于销毁原子弹,懂文化了。而专业知识有限的霍金,直到晚年依然不懂文化,笃信宗教末世论,妖言惑众了。
中国古人琢磨长生不老,没事炼丹,结果碳、硝石、木屑混在一起烧,就把炉膛弄爆炸了,意外发现了火药。结果就有的玩了,造出各种烟花。西方人把这配方学去,却发明了杀人的枪炮,开始打人、毁物了。就用这东西,把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給砸碎了。
这就是文化底蕴不同造成的的麻烦之一。


所以了解一下文化底蕴很必要。不了解西方的,中国的文化底蕴你又知道多少呢?这是个问题。西方的文化底蕴,我的书中有表达,收费的,自己看吧。
我说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只懂专业,到老了才懂文化,这没冤枉他。文化的内涵太博大了。按着这标准,你是否有文化呢?我是一直觉得文化不够,在学文化。

甲骨文的启发—让你看看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7-02 08:43:0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伏羲先天八卦昨天的连载从几个维度,几种形态来描述了一下伏羲先天八卦的几何形态,今天重点说说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如何表达。
我在前文中,对于现代的二进制解读卦爻提出异议,因为这会导致将中国古代数理的卦爻限制在线性思维之中,古人没有规定阳爻是1、阴爻是0。那时候没有0的概念。古人仅仅是潜在地规定了阳爻与阴爻的不同以及广义对称性的性质。基于这种宽泛、模糊、量子般的基础定义,才有后世不断的内容兼容。
就不链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最近几天该文的连载吧。点头像,再点文章,都在那了。
基于这种最基础的数理思想,我在前面用了几篇文章的铺垫,来解释阴阳卦爻的不同表达。而这些不同的表达,在后人的不同解析中,是都可以看到的。
大家同样使用的是伏羲先天八卦,但你的思维方式却可能有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的,有静态、动态的不同,有侧重于数学还是侧重于人文的不同等等。也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伏羲先天八卦并不同,尽管这个基础图形是一致的。
也就是虽然这是同一个表达的人文事物,但是对于接受者来说,看到的实际结果可能并不相同。


西方人的表达是: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中国古人的表达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
仁更倾向于人文意义,而智更倾向于理科智慧。在老子”绝圣弃智“的思想影响下,在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智在封建社会中,是少数人拥有的,是被压制的。
三维的伏羲八卦的可能性来源基于伏羲的先天八卦,中国古代完全可以在其后产生出如西方的柏拉图的立体几何思想;以及完成笛卡尔代数、几何一统的工作。但是,这个历史机会被错过了。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出这种数学方法,尽管在人文的数理表达中,我们可以依稀地看到这种几何数理的影子。但是,直到清朝初年,立体几何被传入中国。
二维的太极图,直到现代才被三维化。而且很少有人理解太极鱼眼居然表达的可以是相对论的推论--虫洞的思维;以及太极的思维可以表达克莱茵瓶的概念。虫洞到底是什么,数学如何推导出来的?克莱因瓶是个什么东西?这在普通人脑海中,通常依然还是问题。即便我在这里这样描述了太极,实际又有多少人真懂它的数学表意呢?(这些内容,前文连载中已经阐述。)
人文的广泛领先并代替不了理科的偏科落后。解放后,中国的理科开始奋起急追,如今的结果,有目可见。


现代数学的三维表达对于一个三维体系,我们现在通常用(x,y,z)来表达一个点的准确坐标位置,

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象限



也就是三维上的任何一个点,我们都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达,如(5,-6,12)。
伏羲的先天八卦被推演出来,正好是八个卦爻,而且这是数学排列组合意义的唯一答案。如果我们用三维坐标体系来表达伏羲先天八卦是个什么样子呢?
先天八卦的表达的总结一维的八卦是数列,或者是对称性的数列;
二维八卦只能看见四个卦爻的垂直投影,这样就要有阴阳区分了。
三维的八卦,就立体起来了。一会你会看到。
一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是数列,最近为1。
二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根号2。
三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是根号3。
我们在用几何方法表达八卦,而这时候的八卦的卦爻却是个点,三维的坐标或者说三维的数组,没几何形状了。
先天八卦的三维数组转换

伏羲先天八卦对照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表格又增加了一行。
我们依然按着从下而上的卦爻解读顺序,对卦爻进行数组表达。当然,我把阴爻定义为-1,这不违反伏羲对阴阳的广义的定义,而且比0要先进一些。因为这同时简单表达了阴阳爻的对称性。
我们会得到如图一样的三维数组。这是唯一性的表达,没有其他结果。
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形态

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形态



这是由八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大正方体。
在第一象限的正方体的顶角是(1,1,1)坐标,那么查表,它就是乾卦。如此类推,你可以将八卦标在这个正方体上。
这就是三维的伏羲八卦图。
老子的思想,基于这种立体的三维表达,你就会很容易理解了。因为老子的思想包括负数。可以解释鬼神,同时包括正方体以外。所以才大道唏嘘。
但这并不是唯一性。你至少还有另外一种表达。将整个正方体全部移动到第一象限,那么所有的负数消失。孔子是这么做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中没有负数,但有对称。所以才”敬鬼神而远之。“
当你把卦爻对照表格标注上,也就是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表达了。
负数、虚数,在数理表达中是鬼神的意义。相对论的四维时空引入虚数,实际就是引入实数的镜像作为几何的辅助线,这样相对论才能被玄学、宗教所曲解、数理利用。数理道理很简单,把不存在的虚数当实数用,那么不存在的就变成存在的。爱因斯坦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不仅放出了科技的进步,同时由于其复杂性,不能被广泛理解(这是迷信产生的关键基础),也就同时放出了魔鬼。
这在中国古代的数理表达,就是阴阳颠倒、虚实易位了。
伏羲在定义八卦的时候,当时的鬼就是死人、先祖,从甲骨文的鬼字可以看出来;神则是图腾、太阳或天地。妖则是非人力所能为又没法直接看到的东西。这很古朴。也就是直到诸子百家时期,当时对鬼神的理解是朴素的。
至于现代人脑袋里面的鬼神,是道教、佛教产生之后所带来的。


古人的智慧不要以为中国古人没有想到,古人仅仅是没有用现代的西式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古埃及的金字塔数理促生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代数、几何的产生,这包括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思想以及柏拉图的立体几何。而伏羲的先天八卦,其根源数理在河图、洛书的一统,而河图我前文解释了,金字塔的数理和其一样。河图是图符或者说代数表达,而金字塔是几何表达。说的是一件事情。
而此时的中国,全身心的投入到数理文化的人文使用中,数学被漠视了。但是,他们脑海中如果没有这种图形,如何会产生那样的人文表达呢?数理文化的根基在数上,有数才有按数推导的理。
对“多言(闻)数穷,不如守中”的误解所以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即便普及教育的今天,面对立体几何、四维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其数学应用呢?
老子的"多言(闻)数穷,不如守中。"被后世愚蠢儒生翻译成”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被广泛流传,老子是这个意思吗?
甲骨文中最大的数字单位是兆,如果一个数字是兆兆才能表达,这还有准确意义吗?要表达准确,还是说能说明白、说清楚的数字吧。这就是数穷、守中的意思。老子描述了数理文化不守中的状态,唏嘘、缥缈。
孔子懂了,所以只谈”知之为知之“的部分。
后世的《中庸》真正理解守中的意思了吗?中庸的中和这个数理的中毫无关系,是一种度的表达。正方体里面的部分用八卦、64卦是可定位解读的,正方体以外是未知,超越界线也就是不守中了,那只能陷入玄学。这个中可不是后来儒家的搅混水的中庸,适度的意思。这个中就是河图、洛书的五,就是九州的正中间的正方或者九州,就是八卦或周易的内部。这才叫数理的守中。
老子的思想后来能够被发展为宗教和儒学,就是研究其”中“之外的部分。
而儒家思想没有完成宗教改造,这就是因为,孔子在守”中“,而且其后门生把这个中形成了一种禁锢,禁止跃出。
后世是不懂其中数理文化、还是有意的曲解,这没人知道了。历史总是依稀朦胧,留给后人太多的遐思。


先推衍三维的64卦,但是64卦是三维的吗?64卦已经进入四维了。按正方体对角线斜着移动八卦体到第一象限,这实际就是把一个坐标区再八分的意思。你想过这是什么吗?
这样整个三维坐标系,这回变成了多少个小正方?一共64个了。这个六十四卦是三维的表达。
这个过程,周文王增加了一个什么因素?将所有八卦重新再两两排列组合!
当三维的数学体系再增加一个要素的时候,这已经是四维了!而且,由于四维是表达三维物体的运动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周易这个图符,表达的实际是古人认为的三维体系的动态表达。
(注:古人的这种表达出现了几何意义的数学错误,代数意义基本正确。这种错误东西方古人都错了,直到爱因斯坦把这个数学错误纠正。但是,这个错误在宗教、迷信、数理文化中依然以数理的方式继续沿用着。以后连载会具体说。)
如果你现在都不懂得四维数学,理解老子四维的动态的水,理解周文王的”易“,理解五行的”行“,这可能吗?
别太低估古人了!


存在数学错误的数理的发展这64个正方体,是四维吗?这是古代数理的哲学意义的四维,不是数学的四维空间,也不是相对论的四维时空。无论东西方的古人,解读这区域都出现了乱套的问题。
对于三维的八卦而言,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直接否定掉负数的同时,实际也否定掉了一千多年后才产生的虚数。他研究的是知之为知之的可见部分。这已经是很朴素唯物意义的进步了。
而老子研究的是64个正方体,而且包括64个正方体之外,同时还包括当时没有产生的0。这些思想被太极沿用。
所以老子的思想可以产生前世今生未来,和后来的佛教一样,所以老子的思想有成为教的基础。而儒教抛去鬼神,也就是抛弃了前世后世的幻想,基于现实的考虑现在和未来。基于这种基础,儒学最终也没有发展成教,而成为具有足够影响的类似教的数理文化。儒教是基于西方式样的现代哲学定义的说法而已。
待续。。。。。。
明天说说,用伏羲八卦如何解读曲率,这就上升到四维了。感兴趣的读者今天抽空把相对论四维时空部分的数学学懂,很简单的。

甲骨文的启发—你没见过的五行—用数学的波来简化表达原创 霹雳火76228767 2018-08-08 08:41:04
《尚书》里面体现出来的古人的重要数字通过《尚书》,我们至少知道古人关注一些特殊数字的特殊作用。
例如冬至、夏至,这是把一年二分,关注的是2,也就是太极的原始区分方法。老子说的,道冲或不盈,这个冲就是天文学的180度,可是翻遍古籍,后世解释老子的版本没有一个这么解释冲的。搞出这个最早的天文学的工具,简单的要命,就是一根垂直于地面的带有横称的木棒子,古人叫圭。
古文的翻译,存在翻译完了还看不懂什么意思的问题。这情况,针对甲骨文的翻译,更严重。古人画了一幅画,你非得用一个现代的字去解读它,能解读清楚吗?那是一个故事,一幅画,至少也需一段话来表达吧?谁规定的甲骨文必须用一个字对应翻译的?
例如三,至战国,已经产生三才的说法。
例如四,四方、四季。当然,孔子有一个经典的三季人的故事。从来不聊鬼神的孔子,为何聊了这么一个蚱蜢变成的人。实际上孔子只是想让弟子们不要被数字所禁锢,不要被鬼神所迷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看问题就好了。可是后世的儒生从字里行间居然看见了妖和鬼,这个故事也就变味了。
例如五,古代的最早计算器是手,五进制的。后来数多了,手不够用,基于同样原理,发展出算盘。
例如七,北斗七星后来为天文学和道家重视,古代天文学的天区划分是基于这个七为基础的。这是基于地心说的一种表达,当然外国的金牛座、狮子座也是基于地心说的,12分而已,不也在用嘛。不过问天文学家玄武在哪里,多数也蒙,这事得问考古学家了。后来中国古代有了浑天仪,这事就简单多了。不过怎么用,是否失传了?
例如八,四面八方了。你说古人懂几何吗?三锥体面如果是正反面利用,那不就是四面八方吗?似乎古人没用几何方法,而利用卦爻的方式、二分法,就解决了四面八方的划分问题。
例如十,地支;
例如十二,天干。
。。。。。。

八卦三维立体数学表达



五行这个古代的大一统数理模型古人的数理大一统,要把这些数字都统一在一个数理模型中,这个难度你现在都可以试试。条件很简单,禁止用小数点,要力求简化,你看看你是否可以做到。
至西汉的董仲舒,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研究、总结了点前世的什么内容,总之五行也就问世了。
笔者前面连载一百多篇,实际就是给你一个提醒。在国内,你忽悠忽悠八卦、周易、太极之类的,这事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会有人给你面子,可是这些东西到国外去忽悠,这面子的前提就没了。数理文化嘛,人家跟你聊数学,你已然落后了,你要小心把脸丢到外国去。
届时不怀好意的外国人说中国人酷爱巫术,国内再有一帮傻孩子跟着起哄的,这不就成了糟践中国人了吗?中国好玩巫术,那量子卫星的通讯技术,你为何还想要中国人共享技术呢?真会想。外国人现在已经有人这么说了,数学证据确凿啊。也不知道哪个把脸丢到国外去了。
但是,我告诉你一招,跟他聊聊五行,这事稳妥,刚才的三样都兼容不说,且五行的数的问题,至今最伟大的数学家都没敢碰,这你就可以随便忽悠了。用古文,不用白话文,不给他翻译,让他自己慢慢猜吧。
哪一天,西方天文学的N体问题出现了数学解的所有答案,届时就别忽悠了。五行和n体问题的解,通用的。就看哪个数学家有这能耐了。暂时这题没数学解,这事就好办了。
不过堤高于岸,浪必摧之,这五行超前2000年,惦记的人太多了。而且中医还在用着。

易经四维数组表达



波场表达的五行的诞生昨天聊了一点简单的五行的基础,基本上已经没几个人能看下去了。扬弃地继承与发展,至少得知道点古人在说什么,想什么,哪里可能有点问题,哪里基于当时的条件领先了吧。不能古人说,这天地是盘古开的,你就当真了。当然这也挺好,说明人实在。总比还要换个脑筋信外国那些扯淡的东西容易些,而且还显得格格不入的。
可是文化的交流与竞争,不是这么玩的。
五行要解读五个关联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这五个要素,如果是解读固态的关联性质,前几天的连载已经描述了,现在升级了,要解决液态和气态的关联性质,这事就更复杂了。
昨天说了,五行在八进制的数学世界中解读五个循环就差不多足够了,1n、2n、3n、5n、7n,这就直接和西方现代的理论物理假说弦理论接轨了,思路是一致的。要不笔者说用弦理论解释《黄帝内经》的气、穴、经络问题,这是有数学联系的,外国人还好懂一些。这以后再说,先看懂这一篇再说。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一般都先从最简化的开始,1n、2n、3n、5n、7n的麻烦在哪里,5n、7n不是简单递进规律。那么继续简化,不就五个要素嘛?直接变成1n、2n、3n、4n、5n,这就简单了。先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五行数学



你没见过的五行波场西方人自有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后,牛顿的万有引力中的万有就悄然消失了,因为不万有了。之后数理化的变成引力场这个词,挺蒙人的。
因为场有个什么性质呢?二维的波显示的是四维的简化性质的表达,你可别把这二维的波真当二维了。笔者前文解释过老子的水为什么是四维的。
如果这个波再超过360度延长,这就表达了四维的动态了,就是五行要表达的五个要素关联的静态的结果之一。
波场这词唬人,基于数学原理就上面这几句。
现在问题还得继续简化,做个图,通常都是静态的,动的因素,你自己再考虑了。
现在看看静态的五行波场是个什么结果。

低调问世的最简化的五行波场数学表达(向下序列)



最简化的五行波场数学表达(向上序列)



也就是这个最简化依然是两个数学解。而且,这两种还都要考虑镜像的虚解的同时表达。下图是向上序列的正解与镜像解同时表达。

向上序列镜像虚解同时表达



还能再简化吗?再简化就是八卦的波场表达了。下图中绿色波为八卦的波场表达,与五行的一个波场进行比对。

八卦的波场表达,绿色粗线



五行最简单的波场表达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四维静态的样子。
那个闪闪红星发散出来的光波,那个光芒万丈的光,是这个样子的。
古人当然没这么表达,但是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想出来了这个同样的结果,并给予了表达。
明天我们看看古人想出来了什么?这个五行图到底兼容了什么?
待续。。。。。。
上世纪初,西方的特斯拉号称用波数学性的解决了大一统问题,而且居然利用的是现代物理抛弃的牛顿提出来的以太概念。他提出,要想了解宇宙的奥秘,请关注能量的共振。共振是什么东西,不就是波的性质嘛。这个波霸占了100年来物理一半的世界。
结果美国将这些内容彻底湮灭了。几十年之后,弦理论蹦出来,实际就是特斯拉的基础思想。这东西太像五行了,容易涨别人的士气,灭自家的威风。东学西渐这个事实就容易露馅了。所以被湮灭也正常。可是随着数理文化在西方的势力越来越大,宗教文化已经拦不住了,西方的五行--弦理论也就跳出来了。
。。。。。。


想喷的,先想好,找出数学问题,我会非常感谢!如果不是数学问题,直接拉黑。信教的不要骚扰,包括你把中医当教的,谢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