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周易之比卦

水地比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 ▅ 上六:比之无首,凶。
 ▅▅▅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 ▅ 六四:外比之,贞吉。
 ▅ ▅ 六三:比之匪人。
 ▅ ▅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比卦较为典型的“王用三驱”,历史上有两个典故可以引用。
其一:
帛书《缪和》:汤出巡守东北,有火,曰:‘彼何火也?’有司对曰:‘渔者也。’汤遂□□□□子之祝曰:‘古者蛛蝥作网,今之人缘序。左者、右者,上者、下者,率突乎土者,皆来乎吾网。汤曰:‘不可。我教子祝之曰:古者蛛蝥作网,今之人缘序。左者使左,右者使右,上者使上,下者使下,(吾取其犯命者)。’诸侯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鱼矣!’故供皮币以进者四十有余国。《易》卦其义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此之谓也。

大意是说:商君成汤有一次巡狩东北方,看见有火光,就问:“那个地方为什么有火?”有司回答说:“是为了打鱼而生的火。” 汤听对方说:“古往蛛蝥织网,现在我学着做。上下左右来的鱼都要进入我的网中”。汤说“这样不可。我来教你说:古代蛛蝥制成网,现在我学着做。左边的向左边张网,右边的向右边张网,上边的向上面张网,下边的向下边张网。(我只捕捞自己撞到网上来的鱼”。)”诸侯听说后都说:“成汤的德义都施及于禽兽和鱼鳖了。”结果有四十多个国家拿着来皮币觐见成汤。《周易》比卦说:“君王使用三驱之礼,放走往前跑的禽兽,国人对君王没有戒畏,吉祥。”就是这个意思啊。

这个故事也见于《吕氏春秋》和《史记》。《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禽(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史记.卷三.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其二:
一次,齐景公出去打猎。君王打猎,那可是排场很大,猎狗百十条,军士数百人,开着数十辆战车,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就像是准备打仗一样。晏子和其他大臣都一一随行,陪同齐景公打猎助兴。
附近的老百姓早接到通报,知道国君要来打猎,纷纷来到野外,要观看齐景公打猎的盛况。景公好长一段时间没打猎了,今天是抖擞精神,有心在晏子等15僚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决心猎获几只禽兽。
经过来回三次捕猎,群臣们都带着猎获物回到集合地点,却不见齐景公的身影。晏子只好令鼓手敲起收兵锣鼓。不一会儿,才见齐景公与随从垂头丧气地回来,齐景公一见大家都有猎物,自己连一只小鸟也没有打着,板着脸下不了台。
一位专拍马屁的近臣走到齐景公面前,附耳低语。齐景公听后,马上发怒地说:“朕今天连一只猎物都没捕获,完全是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给我吓跑了。我要好好惩治一下那些老百姓。”兵士们马上抓来一群百姓,齐景公下令,要把百姓都杀掉。晏子知道齐景公是面子放不下,想借此下台。
晏子于是对齐景公说:“这些老百姓真该杀!他们不仅惊吓跑了大王的禽兽,还要使大王因杀百姓,而蒙受名声的损失。今后,人人都会讲大王为捉不住禽兽,就杀老百姓,认为你把禽兽看得比人民还要重!”
听了晏子的话,齐景公终于放掉抓来的老百姓,避免了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第一个商汤时期,只能作典故引用,不能将整个易辞都围绕它展开,周易是讲述周朝的事;第二个,在典籍中招了许久,没找到齐宣王和晏婴的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从哪里引用过来的。
另外,王用三驱失前禽,很显然与商汤的故事非常吻合,而齐宣王驱禽三次没猎获,与失前禽的意思完全不一致。所以,以第二个故事来解读此爻辞,并不相符。
水风根据比孚、比匪等特殊象义,认为将此卦定义在西周早期,周公平三监之乱的时期较为恰当。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比,在甲骨文(图A)和钟鼎文(图B)里,是两个亲近的人,紧靠相依,并肩向前,这正是“比”的本义:紧靠、亲近、比并。其本义是夫妇并肩匹合,即《说文》:“比,密也”。引申为并列、亲近、挨近、相连接、勾结、等同、比较等义  。
大多数注释周易的书,都没有说清楚这卦为什么叫比,今天我们就把它弄清楚。
水地为比,因为坤卦有水象。在帛书中坤是作川字,川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川的本义是河流、水道。比卦上坎为雨水,下坤为河道,雨水汇集成为河流,这是十分亲近的因果关系,这是将此象定义为比的真正意义所在。

雨水、河水都是水,两者实为一体两面,原则上能够相互兼容,所以易辞认为这是吉象。
“原筮”中“原”现今一般都解释为“原来”或“再次”,此“原”的字义源自源泉的“原”。《周易》战国楚竹简本出世后,将这一解释推翻,“原筮”之“原”不可能是“原来”或“再次”之义,因“战国楚竹简本”中写作“备筮”,而“备”是“邍”的简、略写法。
现今的“原”有两个字义来源:
其一为源泉之“原”,《说文解字》“原,水泉本也。”。
其二为高原之“原”,本字是“邍”。《说文解字》“邍,高平之野,人所登。”
这两个字(原、邍)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形、字义,秦汉时期混淆,都写作“原”。
根据比的原意,这里的原,可以理解为水的来源之地,天降雨而山川汇集成河流。楚简的备,可以解释为河道两边的山川,雨水不断从两岸山川汇入河流为原。两者都是形容河流形成的原因。
筮,卜筮。比卦六爻合为大坎之象,坎为算计,可以引申为算筹、楪算。
原筮,就是比喻追溯占筮起源的意思。有人扯到了西周的郊天之礼,其实是想多了。
相传殷商有易书,或以坤卦为首。所以商易的坤卦辞元永贞,相当于周易乾卦的元亨利贞。比卦九五君王之位领群阴,对于推崇坤卦的殷人而言是恰如其分的。但对周人而言,因为推崇的是乾卦,所以元永贞的解释就未必契合了。
周人认为,坎象失位在上,坎为盗寇,坤为国、为方,上互艮为门,覆为震来,国门之外有北方盗寇来扰为不宁,是谓不宁方来。
后,《尔雅》“后者,君也”,《说文》“发号者,君、后也”、“继体君也”。后夫,可以理解为想推翻周朝的人。
坎在外卦位原本可以称王称霸,一旦进入坤方就变成地水师卦,师者,尸也,将变成尸体而回。故凶。

解读:
这是君王统领万民之象,是吉利的。殷人崇尚坤卦,所以最开始他们认为占筮得到此卦是十分利于开国立业的。然而现在是周朝,周人推崇的是乾卦,行的是周礼,整个社会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果还用早先的元永贞来解释此卦,就会与时代背景相冲突,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当时的西周内有殷商遗臣、贵族等割据势力,外有西、北戎狄,南夷、东夷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形式非常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武王推行内绥外交的亲比政策,使周朝初步得到稳定和巩固。但武王克殷三年就病故,成王年幼,周公代政,于是国家危机又出现了新形势,后来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下卦坤变震,与上互艮合为大离,离为信,信孚也。按照象来理解,上坎为雨,下离为信,离中坤为田,可以直译为田里禾苗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如约而来。这样的雨水很及时,没有坏处。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说文》
震为盆,震上坤为水,坤上为艮盖,带盖或带柄的陶器盆。三象合为大离,离为美、为鲜,故离中坤水为美酒。
外卦坎为终,下乘艮为覆震,为来。坎在坤国之外,为异邦外族,故辞曰有它。
这里引申为异邦来朝,当然是吉利的。

解读:
西周之初,周武王为了社会迅速安定,没有制裁前商遗臣,反而把原来的商朝国都朝歌仍然给纣王的儿子武庚治理。武王的仁信就像比卦所描述的大河,正所谓有容乃大。周公旦对外交部说,你们多准备点美酒,把所有的酒罐都打满了,不久会有许多人来。果然,这样的举动使原本不安好心的外夷都心服口服,纷纷来周朝朝拜、归附。

附外:
周武王灭商以后,攻下了商国都朝歌,纣王被迫自焚而亡。因为商的贵族仍保存很强的实力,为了加强巩固统治,加强控制,周武王仍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王位,统治殷商的国都。但武王又不放心,怕这是放虎归山,于是安排了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商国都周围的三国,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总称“三监”。
    灭掉殷商之后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把原来商朝直接统治的地方,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鄘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