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黄懿陆:云南各地发现的易学数卦

云南抚仙湖与世界文明研究会副会长 黄懿陆

一、玉溪市三个地方发现数字易卦

(一)抚仙湖水下遗址

1.基本情况

 2001年,由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政府和中央电视台主导,开始第一次水下考古探秘,但没有什么重大收获,结果是出版了一本结论有误的《揭秘抚仙湖》;2006年,同样由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政府和中央电视台主导,开始第二次水下探秘,认定水下遗址2.4平方千米,其中一座高台建筑为祭祀台,残高19米,有五层台阶;2007年,由云南省考古研究所、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会主导,进行第三次水下考古,探明了其中一座水下建筑。2008年,云南抚仙湖与世界文明研究会成立。研究成果认为:中华易学起源于云南。

2.抚仙湖水下遗址出现了易学起源的证据

 (1)日月图案。通过图案,可以知道书写体数字均由这个图案演化而来。图案告诉我们:奇数代表男人,代表天,代表太阳;偶数代表女人,代表地,代表月亮。通过这个日月图案,可以分别演示出数字易卦当中的乾、兑、离、震、巽、艮、坎、坤八卦卦象,可以看做是《易·系辞》所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文献古籍“日月为易”之说确凿无误。

 (2)出现甲骨文体的“易”字。2006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第二次抚仙湖水下遗址探秘时,播出由潜水员于会朋发现的一个图案,无人识别。其后对照殷墟甲骨文上面的“易”字,实出一体。

 (3)出现具体的数字易卦。2006年6月17日,在岸上通过水下探秘人员发回的信号在电视屏幕上显示雕琢在石质构件上的“五一一”图像。当时,观众看到的是“×一1”,并不知道是“五一一”的古体书写数字。其实,这就是数字易卦,代表符号卦易经八卦当中的“乾”卦。

(二)学山遗址

1、基本情况

 学山位于玉溪市澄江县右所镇旧城村北部边缘,海拔1700多米,山顶平坦,现为村民的耕地,北坡为陡峭的断崖,东、南、西三坡顶以下为三级台地,北距昆明市约60公里,东南近距离与金莲山相望,南面视线开阔,直面烟波浩渺的抚仙湖。因原为澄江旧城文庙黉学所在地,故名“学山”。

 根据考古报告: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澄江县文物管理所以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抚仙湖湖畔的金莲山古墓群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60多座。其中在2009年2月至4月,玉溪市文管所委托陕西龙腾勘探公司对相距金莲山不足百米的学山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古勘探。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勘探,考古部门了解到学山上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灰坑等痕迹,这是一个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的古聚落遗址,保存得相当完整。为了进一步探明情况,弄清楚灰坑等遗迹的性质,为下一步的考古工作作准备,上述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根据勘探提供的遗址分布位置,选择了学山南坡的二级台地进行试探式的发掘。共清理房址两座和若干墓葬,发现有半地穴堆积物和火塘、圆形柱洞等遗物。堆积物内清理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陶制品。其中,夹砂陶制品的数量多于泥质陶。此外,还有一些铜器、骨器、石器等。
2、遗址年代和基本用途

 根据2010年第10期《考古》刊载的《云南澄江县学山遗址试掘简报》,该遗址的试掘情况表明,此次试掘房屋遗址两座,以F1、F2代称。其中F1房内堆积出土的夹砂陶器中的陶釜、盘、盏和罐等,属于石寨山文化的典型生活用器,其中的铜镞为扁叶形薄刃、长铤铜镞,与石寨山墓地第一次发掘探坑2出土的I式铜镞相似。由于缺乏层位关系,《云南澄江县学山遗址试掘简报》对陶器的划分并不体现年代早晚的关系,“仅是对各类型器物所作的简单划分,具体的年代学有待于学山遗址正式发掘后”,再“对所出遗物进行系统的类型学分析”。

 从葬俗、葬式来说,学山墓葬群表现的葬俗、葬式并不单一,几乎涵盖了青铜时代古墓的主要葬俗、葬式,例如断头葬、叠肢葬、解肢葬均可见到。从墓葬走向来说,学山墓葬分布走向主要是南北,也有西南。从出土器物来看,学山考古出土器物以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为主,主要有陶罐、碎铜片。
3、学山遗址出现的数字易卦

 在《云南澄江县学山遗址试掘简报》当中,没有出示该遗址发现的一件陶制器皿的图片。但在2010年5月27日的《云南信息报》上,刊载了《云南:学山遗址迷雾重重引发四大猜想》的采访报道,使我们得知了这一情况。报道中,记者根据一件出土文物,展开了他丰富的想象:

 树林的包围中,有一个村落。白天,男人到抚仙湖去捕鱼,女人则是在门前的院子里织布。而今天的学山遗址,留下的只是一个个房屋基址。一块半圆柱形的物体出现在屋子里,显然是经过了人工烧制的。上面还带有一个神秘符号。图案大小约成人的一巴掌大。这是在学山并不多见的图案。是吉祥符号,还是咒语?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次考古发掘队领队蒋志龙说,目前还没有办法推断这个图案是什么意思。

 关于这个符号的解读,我已经十分详细地记录在《史前易学》当中。其实,这是讲述易经原始占筮方法和记录数字易卦的图像。在这个陶制器皿上,刻有“∧×∧”这三个数字和一只鸟爪的图像。其中,“∧×∧”属于古体书写数字,以现代数字记录是“六五六”,按照数字易卦奇数为阳爻、偶数为阴爻的原则,这是易经八卦当中的“坎”卦,代表“水”的意思。旁边的鸟爪图像是告诉我们,数字易卦的计数方法来自鸟卦占卜。

 数字易卦的出现,最早见于抚仙湖水下遗址。现在见于岸上的学山遗址,说明学山遗址与水下遗址有着紧密的联系。隐性的数字易卦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当中就开始出现,明确的数字易卦在史前的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广泛见于殷墟、周原时期的遗址,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三)通海县海东遗址

1、基本情况

 杨帆、万扬、胡长城主编,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云南考古》告诉我们:海东遗址年代距今5000年到4000年之间,与杞麓湖边的老空山、打坝山、钱家咀及凹腰山等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就当时的海东人而言,《云南考古》说:“从出土的器物、大量用火遗迹和墓葬看,当时此处的人类开始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食用过的螺蛳壳堆积上,主要从事捕鱼、捞螺蛳和打猎。另外,螺蛳壳有较好的渗水性,居住在上面就会少有潮湿感,也不会被水淹,捕捞也方便,因而房子遗迹难以发现就很正常了。此外,从发掘和出土的遗物来看,当时的人已开始了部分分工,一部分人从事制陶,一部分人从事捕捞,还有些人从事制石器和骨角器。有了分工,说明有了管理和分配,也就说明了当时已经进入了氏族社会阶段”。

2、海东遗址出土了数字易卦和说明占筮方法的图像

 杨帆等主编的《云南考古》认为,“通海海东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较为另类,很突然地出现在云南腹地,陶器极具特色,然分布范围有限,其去脉也缺乏线索。鸡形杯的出现,透露了某种信息”。知道通海海东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很“另类”,出现得很“突然”,出土文物“极具特色”,消失得似乎是没有踪影可寻。但是,考古界却有先见之明,非常睿智地提出“鸡形杯的出现,透露了某种信息”。

 这个信息是什么呢?就是这里的人们与中华大地人类社会一样,都在使用数字易卦。以鸟或鸡卦作为作为数字易卦的计数基础,使用易学作为祭祀的占卜方式。鸡形杯就是当时人们使用鸟或鸡卦的证明。

 在海东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当中,其中的一件单流陶杯上的一组图案纹饰,值得注意。本来,有类同的图案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这组图案纹饰,出现了两种结构紧密,但表现形式不同的图案纹饰,显而易见表现的是两种内涵不同的内容。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不同的内容,就值得我们深思。在易学指导的前提下,现对这两组图案纹饰进行释读如下:

 第一组数字释读:

 (1)第一种数字,都是斜线的组合,似有三组。每组代表四到五根竹签数不等。靠近下面第二组数字“∨(∧)”的结合部,是第三组竹签,每组有四根斜线代表四个数字;以上为第二组竹签,有五根斜线就代表五个数字,也就是数字五(×)。再上为第一组竹签,有五根斜线,代表五个数字,也就是数字五(×)。

 (2)第二种数字,都是“∨(∧)”的组合,似有三组。每组由五个“∨(∧)”构成。在这里,偶数六出现的不是正写的“∧”,而是倒写的“∨”,说明二者的内容一致。在殷墟卜甲所见的数字易卦当中,六字类似的表现形式并不少见。这种数字的组合,表现了什么意思呢?倘若这样问我,我就这样说:这种数字为五个“∨(∧)”,总数为三十,表现的就是一个月三十天的数字,为太阴历的组合形式。五六三十,就是用五、用六。这样的组合形式起源于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日月为易图案,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此,这五个“∨(∧)”的组合形式,可以看成是一个“∨(∧)”。

 (3)第一种数字是五条刻痕,亦即是一个数字“五(×)”;第二种数字是一个数字“∨(∧)”,那么,这两组两种数字就分别是三个数字“五(×)”,三个数字“∨(∧)”的组合,是数字易卦的组合形式,为乾坤组合的数字易卦。

 在第二组数字当中,也出现了数字易卦的组合。

 (1)如同上述第一组数字的解释,第二组数字中的第一种数字,主要由竹签表示的数字组合,表现的主要为数字五,根据五根竹签组合形成的数字,五根竹签的古体书写体数字为“×”。第一组的数字“×”有五组,为《易·系辞上传》当中讲到的“天数二十有五”记载的形象反映。

 (2)如同上述第一组数字的解释,第二组数字中的第二种数字,主要由书写体数字“∧”组成。

 这第二组数字六,一共有几组呢?从上述图案上看不出来。因为图像系人工描绘,受图形限制。但是,从此侧面上的第一排数字,可以知道是数字“∧”的组合。只此一项,就可以知道第二组数字的组合亦是“×”和“∧”的阴阳组合方式。

 书写体古代数字“×”和“∧”的组合,就是易经八卦当中乾卦和坤卦的代表性数字。其中,“×”的组合代表阳爻,也就是乾卦,代表天,代表男人,代表太阳;“∧”的组合代表阴爻,也就是坤卦,代表地,代表女人,代表月亮。
二、文山大王岩画发现数字易卦及其占筮方法图像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大王岩画位于县城东,羊角脑山南端,耸立在畴阳河畔一转弯处的石壁上。石壁高出畴阳河水面约150米,距麻栗坡县城一公里。岩画共分两个点,在大王岩画一般成为一号点。在大王岩画右下侧约二十米处,是另一个岩画点,叫二号点。

 根据文山州文化局编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文山岩画》,我们主要说的是一号点。

 一号点岩画面向正南,岩壁总高约20多米,岩面离地面3.5米。画面使用黑、红、白三种颜色描绘而成。所见人像两个,过去认为是两个女神像,他们其实是一对男女的形象。“两巨人图像为直立图像,头呈长方形,戴面具,眼睛露出,眼和眉毛用灰黑色颜料绘制,眼睛四周用白颜色衬托,嘴和一部分脸用红色颜料绘成倒三角形,中间有一长条形空,人两手下伸,掌心向下向两侧水平方向伸张,其中左侧的人像有3个手指,而右侧的人像有4个手指,臀部前倾,左脚向前,承受着身体的所有重量,右脚步轻轻跟进,两图像舞蹈动作轻盈,协商一致,人物突出装饰化特征。”图案中所见的“左侧的人像有3个手指,而右侧的人像有4个手指”恰恰都是以数字来表现的。所谓“男左女右”,而易经数卦原理是奇数为天、为阳、为男;偶数为地、为阴、为女,图案中的人像正是严格地遵循着左为男、为阳、为天、为奇;右为女、为阴、为地、为偶的易学表现原则。故而可知他们是一对阴阳夫妻,亦是开天辟地的“盘古阴阳”大神。所以,笔者要说大王岩画俩巨人像面部的“△”不是戴着面具的“傩舞”之“写实照”,而是其面下半部的“△”作为一种阴阳的界定符号,具有特殊事物的象征意义,其所代表的就是盘古阴阳夫妻当时顶天立地的形象。

 图像中全方位地表示了盘古阴阳夫妻顶天立地的光辉形像。

 从上面图像分解当中可以知道,图像当中的两个人形尽管非常高大,可以顶天立地。但是,他们不能直接与天上的神祇沟通和交流。要实现这个隔阂,需要实施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就是启动以鸡卦占卜为主要内容的巫术活动。当我们把两个人像头顶与神隔绝的图案进行分解之后,就可以看出人像头顶上的绘图是鸡的卦象。这个卦象向我们暗示,人与神进行交流沟通的巫术形式是使用鸡卦进行占卜。

因为两个人像其中一人为三指,与分解出现的鸡卦像进行组合计数,可以得到“三三三”的数字组合,形成数字易卦当中的乾卦,代表天,代表太阳,代表男性。而另一人为四指,与分解出现的鸡卦像进行计组合数,可以得到“四四四”的数字组合,形成数字易卦当中的坤卦,代表地,代表月亮,代表女性。

经过分解得出的鸡卦像,在殷墟晚期的卜甲上,还可以看到。卜甲上不仅出现与大王岩画相同的卦象,同时还出现数字易卦,这就讲明了数字易卦其实是在以鸡卦计数的基础上组合发展起来的这个道理。
返回列表